图书馆觀·国粹文化项目,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师生心中的文化自信,增强民族精神的凝聚力,提升民族信仰的力量。
冬至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有“亚岁”之称,也是我国古来传统的教师节,在这一天,古代的学校、书院,会以束脩、释菜等礼仪,来体现尊师重道的传统。
为赓续尊师重道的传统,呼吁当代大学生回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12月22日冬至,中国科学院大学图书馆在雁栖馆二层大厅举办了以“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中华礼仪系列活动”为主题的觀·国粹系列文化活动。中国科学院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玉福;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艺术与科学学院院长石自东;中国科学院大学图书馆原常务副馆长朱怡受邀出席此次活动。
现场全景
北京中华文化促进会礼乐文化专业委员会姚刚老师以“不学礼无以立——你我都应该学习的中华基本礼仪”为题带来了一场关于中华礼仪的精彩讲座。此次讲座围绕“五礼分类——吉、凶、军、宾、嘉”来讲解,这些不同的礼仪类型在古代社会中有着特定的用途和意义,并且在不同的场合和情境下被使用,这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礼仪的重视和细致划分。
讲座结束后,师生移步至大厅,在《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的声声诵读中开启了展演阶段。由北京中华文化促进会礼乐文化专业委员会的专家设计、指导的“相见礼”“释菜礼”“束脩礼”仪程表演,为大家展现了礼仪之邦的大国风范。
相见礼
古代人相见时需要遵守一定的礼仪规矩,这些规矩包括行礼问候、正式介绍身份、赠送礼物等。这些礼仪规矩可以彰显出人们对他人的尊重和敬意,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释菜礼
在释菜礼环节,我们不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古代礼仪的讲究,也能够深刻理解师生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释菜礼作为一种表达尊师敬道的仪式,传达了学生对老师的敬重和感激之情,也激励着当代学子们以颜回为榜样,将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束脩礼
之后,陈玉福教授、石自东教授、朱怡老师与同学们一起演绎了束脩礼。束脩礼作为古代师生间初次见面时的一种仪式,体现了学生对老师的诚意和尊重,以及家长对老师的敬意。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束脩礼的形式和内容不断改变,但其精神却一直延续至今。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通过重新演绎束脩礼的仪式,来表达对老师的尊重和感激之情,并传承这种精神。
活动中,不仅有中华礼仪的精彩表演,还有非遗传承人现场制香,展现香文化与礼文化的天然关联。追梦戏剧社的各位演员倾情奉献精心排演的情景剧,通过展示图书馆中的不文明行为,引起观众对于维护安静学习环境的重视。为此次活动献上现代视角,促人思考礼仪的传承与演变,在传承中体现了创新的思想。
在此次觀·国粹系列活动中,广大师生感受到了蕴藏在寒冷冬日下,传统礼仪文化所带来的温情与力量。活动寓教于乐,同学们一边感受礼仪之美,一边与同窗好友相聚,一起度过难忘的冬至佳节。
图书馆举办此次觀·国粹系列活动,旨在通过礼仪这一传统文化载体,让师生深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样的文化活动,正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倡导的“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理念的生动实践,同时为培养具有文化自信的时代新人贡献了一份独特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