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县甘官屯镇联合校思政课与其它学科的融合课堂新突破

来源:东方网    2023-12-28 08:58
来源: 东方网
2023-12-28 08:5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冠县甘官屯镇联合校全力打造“五心”孕“五育”,创“五星”教育品牌,小学教育思政课与其它学科的融合,是学校教育品牌打造途径之一,更是新时期思政课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思政课与其它学科融合,是跨学科学习的一种方式,通过跨学科相关共同问题,运用多学科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是思政与其它学科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一种方式。在思政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围绕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在学习过程中能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促进学生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基于思政课构建融合课堂,涉及部分多学科知识点的融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基于思政课教学进行综合性的理论与实践学习。

思政课与其他学科相融合,采用如下途径:

(一)坚持以生为本,建立协同育人机制

学校开展思政课,实现“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思政课与其它学科融合,按照学校打造特色化教育品牌的思路,实现“五心”孕“五育”,创“五星”教育品牌,推动德育和其它教育深度融合,将“五育并举”作为构建融合课堂的重要抓手,学校在组织建设融合课堂的过程中,鼓励思政课教师和其它学科教师进行交流,鼓励思政课教师严格遵守“以生为本”的原则,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采取课程融合的方式为学生成长提供全新教育环境,让“全环境育人”真正落地,创新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工作思路;鼓励教师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导向,主动探索思政课与其它学科融合的路径,以创新为手段,促进学生知识积累,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如明德小学着力培养“五星少年”,按照“五育并举”要求设计了五种不同颜色的星章,学生要想获得这些星章,需要在班级内攒够该星章所需分数,如思政课与美育融合设计的“德美之星”,学生达到学校规定的评分标准,获得相应分数,在学生个人分数达到标准后,学校将集中授予学生一枚“美德之星”,同时颁发一张奖状,张贴在教室后方的荣誉墙上,以此激励同伴。

(二)立足思政课程,促进深度融合

学校鼓励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将思政课与其它学科的独立教学转变为多学科课堂教学融合的模式,使原本独立发展的学科通过思政课堂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革新传统授课方式,引入交互式学习手段打造良好课堂氛围,拓宽思政课教师的授课思路,以思政课作为基础,在思政课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延伸,实现多学科教学内容优势互补,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学生未来成长奠定扎实基础。

(三)课程思政一体化,跨学科深度融合

学校构建以思政课为核心的全学科课程育人体系,将其作为指引思政课创新开展、构建融合课堂的重要支撑。学校引导教师转变传统育人观念,革新育人方式,注重道德与法治与语文、美术等学科骨干教师开展跨学科教研;通过互联网途径开展校际远程交流、线上观摩,基于校际合作开展线下听课等活动,力求推动思政课与其它学科深度融合的路径;在各学科课程中渗透思政教育,落实“课程思政”。道德与法治教师组织开展跨学科活动的过程中,如教师围绕“活字印刷术”组织开展表演活动,带领学生了解造纸术,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唤醒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思政课教师可以引入语文学科内容《纸的发明》,带领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完整且清楚地呈现纸的发明创造过程和纸的制造过程,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融入自身体验,提高宣讲的吸引力。思政课教师可以运用美术课学习方法,在思政课的实践活动中,带领学生使用纸张开展艺术创作活动,引导学生分组完成主题展板设计,并由各组成员在校园内部推广“纸的发明”的知识。多学科融合构建融合课堂,打破各学科的边界,更好地引领学生学习、建构、运用、创造,在潜移默化中落实跨学科的学习、多学科融合的教育目标。

(三)丰富教学形式,融合推动创新

思政课与其它学科的融合课堂,教师依托“线上+线下”课程的方式,采用第一和第二课堂融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用新的眼光看待思政课。鼓励教师,通过课堂、网络、社会实践等渠道,由座谈会、学术研讨会等活动,引入相应技术手段,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与形式,为思政课与其它学科融合开发更多路径。第一课堂中,教师传授思政课知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社会的进步,对学校人才培养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第二课堂开始成为培养新生代人才的重要载体。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并建立双课堂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发挥双课堂促进思政课与其它学科的融合课堂建设的促进作用,实现了协同育人机制在思政课中发挥的效果,并为思政课改革创新夯实基础。

(四)学校提供保障,畅通融合路径

思政课与其它学科的融合课堂,本身是多学科协同育人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是教育教学创新的路径之一。教务处鼓励思政课教师与其它学科教师融合,主动扩大双线教师课程研讨的规模,定期引入优秀学者的课程案例,组织教师进行宣贯学习;主动借鉴先进学校的思政课改革经验,组织学校教师观看、学习,结合学校自身特色探索思政课与其它学科正确的融合路径。学校党组织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指导,在考虑学生需求和兴趣偏好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外引进优秀案例,在校园内部营造良好育人氛围,提高了思政课与其它学科协同育人的成效。

思政课与其它学科融合中,学生主体性不断凸显,在明德小学打造“五心”孕“五育”,创“五星”教育品牌的思路中,高举“五育并举”旗帜,用“真心”换取群众满意度,在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的过程中,引导家长成立家长委员会,家长代表走进校园,为教学工作提出可靠建议。

我镇教育主动革新传统思政课,探索思政课与其它学科融合的路径,潜移默化中打造“五心”孕“五育”,创“五星”教育品牌。整个过程中政府部门、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参与,以小见大提高思政课与其它学科的融合课堂,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适应性,指引新时代教育健康发展,促进小学生健康茁壮成长。(翟久江 张娜)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