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建企转型之路 中研企课堂数智化人才发展行业论坛(四川站)圆满落幕!

来源:东方网    2024-01-08 14:55
来源: 东方网
2024-01-08 14:5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阶段下,安徽正在聚焦全面的产业优化升级,高质量的发展呼唤高质量的人才。通过搭建适合建筑行业的关键人才结构和培养具备领导力的人才队伍,不仅能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更能为可持续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创造双赢局面。

为进一步形成育才、引才、聚才和用才的良好环境,更好地为企业解决高技能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培养质量有待提升等问题,2024年1月5日,由中建政研集团·中建政研(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举办的“落实十四五人才战略 构建多层次人才队伍 打造高质量人才矩阵”行业发展论坛(安徽站)——数智化平台助力企业转型期的人才培养专场 圆满落下帷幕。

在这场备受期待的行业盛会中,中科院心理所硕士,小米生态链谷仓学院总顾问,原京东大学执行校长、万达学院教学部总经理,北大纵横、北清智库、上海交大、大连高级经理学院、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聘专家马成功 ,中建政研(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CEO、建筑培训行业“训战”方法论提出者李亚芳 与企业数字化培训转型导师李冠成 展开演讲,凭借专业见解与先进理念,洞察数智化时代企业人才培养前沿趋势,为构建高质量人才矩阵提供了洞见性指导。本次论坛中铁二十四局集团安徽工程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文泽 受邀致辞,并吸引了百余位建筑行业协会、头部央国企、优秀业内专家、合作伙伴的共同关注。

打开破局开关

中科院心理所硕士,小米生态链谷仓学院总顾问,原京东大学执行校长、万达学院教学部总经理,北大纵横、北清智库、上海交大、大连高级经理学院、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聘专家马成功,就《开天眼-互联网头部企业如何快速培养新业务领军人才》引领参会者深入思考,为业界开启了一场精彩的知识探索之旅。

马成功指出,人力资本的竞争力对企业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快速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不仅是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也是应对市场变化和新挑战的有效手段。

他强调,在数字化时代,一线员工的角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执行者,而是要完成从执行士兵到战略士兵的转变。 每个员工都需要具备战略性的眼光,理解企业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作出积极贡献。而在有效实现企业新业务突破的问题上,他认为企业需要打开“三开关”,即情感开关、认知开关、行动开关 ,并通过调研、访谈、识别精准给予工具、方法及资源,才能达到全面、深入推动新业务突破,激发团队潜力,应对市场变化的目的。

注入对策强心针

中建政研(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CEO、建筑培训行业“训战”方法论提出者李亚芳,以《数智化平台助力产业转型时期建筑企业人才培养》开启主题演讲。

她以中建政研智库研究观点为引,研判24年建筑行业整体市场情况,充分结合安徽省建筑业的宏观政策,逐层分解适合当地发展战略的关键要素。

李亚芳指出,当前适合建筑行业的关键人才结构主要分为“梯队人才、专项人才、创新转型人才” 三大类。为更精准地实现这三大类关键人才的数智化精准赋能,中研企课堂不仅搭载了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还提供了多场景的学习应用,以及精细化运营服务,为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力提供了可靠的支持。

在培训评估方面,她强调企业若要更有效地收集、分析和管理培训数据,务必要“上平台” ,中研企课堂通过设计+运营贯穿【萃、学、练、考、评、管】 ,助力企业构建数字化人才培养能力,实现人才战略及组织效能的提升,可谓是攻坚人才梯队建设的一剂“强心针”。

最佳案例实践

企业数字化培训转型导师李冠成,利用《4家标杆客户的培训数字化转型故事》,重点揭示了运用“核心工具”解决建筑企业数字化培训转型难题的有效方法。

李冠成指出,针对各企业千差万别的现状,中建政研在今年对600家建工企业的人力培训数字化转型问题进行调研,其中“数字化意识不足、系统场景偏差、缺少运营能手”为建企数字化培训转型的主要痛点 。中研企课堂打造了基于人力资源工作场景的管理平台,数据化展现学习进度,让培训过程可监督、培训效果可量化,无障碍实现考核评估,真正实现了结果和效果的统一。成功助力诸多建企客户战略落地,帮助企业赢在人才、取得业务不断成功。

未来,中建政研将一如既往地与各方合作伙伴共同推动数智化学习平台的建设和发展,进一步助力企业构建多层次人才队伍和打造高质量人才矩阵,为推进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