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与乡村同行——当大学生走进乡村

来源: 东方网
2024-01-10 15:1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因一个共同的理想相约游子山麓,我们一起工作,一起欢笑,在夜里测绘、建模、设计村庄的每一处风景。”2023年暑假,乌家宁与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江苏高淳支队其他成员,在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高岗村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研和实践,回忆起这段经历,乌家宁仍记忆犹新。

在“SKSUNNY幸福行动”2023年度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分享会上,10所高校实践团的学生代表,分享了他们在2023年暑假前往乡村实践的故事。

设计课程方案,丰富乡村儿童暑假生活;深入一线调研,协助乡村开发特色农产品;走访古村落景观,开展乡村文旅......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能力,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分享会上,“SKSUNNY幸福行动”2023年度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示范团队”领取证书

躬身实践,走向广袤乡村

“我的姥姥家在农村,寒暑假时我常常去看望她,但这次实践让我知道我对乡村的认识还远远不够。”来自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大三学生郭埔帆,暑期跟随学校的“桃”跑计划实践团,走过600多公里,历经10小时,从北京前往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进行社会实践。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学生郭埔帆进行总结分享

郭埔帆与团队的9名成员,通过直播方式帮助当地农民宣传特色蜜桃。最终在半个月的实践中,实现了蜜桃销售量人均两百箱的效益。

来自同济大学自动化专业的大三学生姚俞泽,暑期随学校的“彩云支南”协会,前往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的小寨村,进行为期七天的支教。姚俞泽说,在这之前,乡村对她来说是朦胧的,她印象中的“乡村”停留在课本里山间的溪水、田埂上的公路,甚至是一片荒凉的景象。

“开营第一天,校长让我们指挥学生们进行大扫除,我们都觉得不好意思,但陆续而来的孩子们自觉地找到要用的工具,兴奋又认真地打扫自己负责的区域。”姚俞泽至今对开营第一天的场景印象深刻,在实践中,她对乡村的感知变得鲜活起来,孩子的质朴、老师的热情、村民的好客,都深深打动着她。

赵效北是中国农业大学的一名大四学生,暑期,他带领中国农业大学“洱海映像”实践团队,到达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古生村,挖掘科技小院在洱海治理、绿色农业发展、乡村振兴中的故事。

实践团成员将这些故事制作成了宣传短片,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播出去。他们还设计了明信片、帆布袋,制作了古生村文化地图,希望能更好留存关于古生村的记忆。

00后罗嘉林是北京科技大学“甘露共心”乡村教育振兴实践团的队长,在暑期,他和实践团走进重庆市江津区第二人民医院儿童康复中心,开展了为期14天的特殊儿童支教活动。

实践过程中,他和其他团员一起到江津区乡村对特殊儿童进行家访,看着孩子们不合身的衣服,听着孩子们对接受教育的渴望,他们更真切地感受到特殊儿童面临的困境。实践团成员和孩子们一起折纸飞机,为这些孩子的家庭讲解残疾评定和康复治疗的政策,也更加坚定要为他们做一些实事的心。

“现在的大学生们欠缺对中国乡村的了解。”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张克云提到,大学生走进乡村进行社会实践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特别需要大学生能够真正地认识乡村、了解乡村,能够把自己的所学应用到乡村振兴中”。

张克云希望大学生们不要光专注于书本上的知识,而是把自己的眼光向广阔的农村田野望去,肩负起乡村振兴的重任。

“自找苦吃”,诠释青春之义

实践过程中,滂沱的大雨打乱了“桃”跑计划实践团的原定计划。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雨,郭埔帆与团队成员们及时调整实践策略,顶着困难完成任务。户外直播正值大雨,他们在果园里支起棚子,边撑伞边举着机器,挤在棚里进行直播。郭埔帆的双腿陷在泥泞的土地,鞋子里灌满了雨水与泥土,但她苦中作乐,一边吃着蜜桃,一边和直播间的朋友们聊天,最终完成了直播。

关小风是西北师范大学的研一学生,暑期她跟随学校的“‘多’农直播,‘语’你优品”实践团,前往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进行社会实践。关小风与同学们参加了当地举行的青年直播大赛,尽管当天天气非常炎热,许多同学的皮肤都被晒伤了,关小风却并没有抱怨,而是与老师、同学们在户外坚持直播长达两个多小时,帮助农户售出了许多玉米及葡萄。

北京舞蹈学院“灵秀乡音”实践团学生谢威,在北京市丰台区王佐镇怪村调研非遗舞蹈“京西怪村太平鼓”的发展现状时,了解到目前怪村太平鼓的发展困境。怪村太平鼓传承人吕翠琴、王娟告诉谢威,目前怪村太平鼓面临着严重的传承危机,希望谢威和实践团可以利用专业优势在舞蹈教材中融入一些新的内容。

“我立即与队员进行沟通,决定改变原先的计划,但当时,留给我们的时间只剩一周。”不仅如此,“灵秀乡音”实践团还面临着资金和设备的难题,压力顿时席卷到谢威身上。谢威找到了北京舞蹈学院舞美设计系的毕业生给出改进建议,并主动帮助成员们分担工作。“最终,我们在三天内完成了宣传片的拍摄剪辑工作,并在两天内完成了宣传册的制作和调研报告的撰写”。

看到传承人们对她们的成果惊喜又满意,谢威认为一切都是值得的,“我们意识到了作为北舞学子应该承担的责任”。

分享会上,大学生认真听取分享

邹佳烨是同济大学建筑专业学生,他在暑期跟随同济大学“遗珠拾粹”实践团,在山西省新绛县进行了十四天深入实地的走访,考察和勘探了当地的古建筑,通过文创义卖等方式筹得善款,同时参与了新绛县光村的一处明代传统民居的实际修复工程之中,“我们借助学院和党支部的支持,与阮仪三遗产保护基金会取得了联系,将我们的善款真正捐献给古建筑保护的一线”。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副院长程芬认为,全社会应该共同努力,支持大学生参加乡村实践,“大学生需要很多支持,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需要有及时、必要的指导,还有面对心理落差时精神上的抚慰和提振”。

不忘初心,带着收获前行

复旦大学学生郭元加入了学校“蝉鸣计划”实践团,在暑期跟随实践团走进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进行线下支教。支教过程中,一位热爱足球的女孩引起了郭元的注意。这个女孩渴望成为一名专业的足球运动员,踢出学校、踢出大凉山、踢向全国,但身边的人都告诉她,“只有读书才有出路”。

郭元告诉女孩,学习与踢球并不矛盾,鼓励她在保持文化课成绩的基础上坚持踢球,“只有教育才能带动永续发展,一代一代的学生走出大山,才有能力回到大山,回馈这片土地”。

在保护乡村受损古建筑、传承发扬古建文化的过程中,邹佳烨看见了乡村从遥远历史之中慢慢生长出来的全新故事,“被自己所不了解的知识、故事、变迁震撼,便越发觉得保护古建筑和古村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涌上心头。”

来自北京语言大学涪城麦冬产业调研团队的龙茵,在暑期前往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她和实践团伙伴运用直播方式对当地中药材涪城麦冬和麦冬精深加工产品进行宣传,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到涪城麦冬,也将中药材产品质量把控等问题,通过青年人的视角向大众展现。

北京语言大学学生龙茵进行总结分享

龙茵说:“我们通过实地探访的方式,在每一次交流与沟通中,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并且加以改正。”

赵效北提到,实践过程中,他在当地饭店遇到了一个写作业的小女孩,小女孩跟着父母参加过几次农业技术科普活动,知道了很多从未听过的技术。小女孩对赵效北说,她觉得科技小院的哥哥姐姐们很厉害,能带领村子里的人们把村落发展得更好,自己未来也要为村里作出贡献。

中国农业大学学生赵效北进行总结分享

小女孩的话深深地打动着赵效北,他也更加坚定未来要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为乡村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副院长程芬认为,对于处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们,乡村是一个鲜活的天地,地理、产业、人文要素都值得深挖。同时,大学生头脑里有很多创意,可以为乡村振兴带来更多的活力和新的可能性。

“乡村实践活动是一颗种子,未来是可以长成参天大树的。”在程芬看来,青年们要把乡村当作一个难得的发展机会,从乡村中寻求人生的更多可能性,“关注乡村,然后去理解乡村。即使在远离乡村的地方,还能牵挂乡村,做一些能帮助、促进乡村发展的事情”。

来自北京舞蹈学院的90后学生李颖说:“大学生要主动走出校园、走入乡村,去进行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真正的问题,感受到更多来自生活的感动。”

据悉,“SKSUNNY幸福行动”是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联合SK集团在2010年发起的SKSUNNY大学生志愿服务行动的子项目,项目继承和发展“通过人才培养推动社会发展”的SK社会贡献理念,致力于为大学生群体搭建学习、探索、参与社会创新和实践的平台。SKSUNNY大学生志愿服务行动项目开展13年来,已有31000名大学生参与其中,他们深入乡村、了解乡村、服务乡村,为乡村发展贡献了自己的青春之力。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