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村镇生态循环农牧产业园,把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

来源:东方网    2024-01-17 15:19
来源: 东方网
2024-01-17 15:1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农村的尾菜、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如何处理?处理后能否再利用?农业生产如何形成循环产业链?一直都是农村绕不开的话题。如今,关于这道难题,平度市南村镇26岁青年朱凯已经找到了绿色低碳的解决方案。他建起1处农业废弃物处理中心,对全镇养殖粪污和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免费处理。他利用农业废弃物生产出有机肥,肥了土壤,美化净化了环境。他成立生物科技企业,建立生态循环农牧业基地,走生态循环之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共赢。  

养殖业会产生大量的臭味和粪便,怎么样才能在养殖过程中不产生臭味?怎样才能推进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将鸡粪变成有机肥?“鸡场的环境卫生问题困扰了我很多年,一直在寻找一种方法解决。我与青岛农业局畜牧工作站及青岛农业大学多位专家教授进行不懈探索。”朱凯说,“2019年,我们建成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中心,以鸡粪和牛粪为主要原料,辅料以秸秆、花生壳、蘑菇棒渣为主,对畜禽粪污进行处理,做资源化利用,生产有机肥。达到年处理粪污4万吨,生产有机肥2万吨的基础规模,对周边养殖场户粪污实现统一收集处理,生产出来的有机肥就近还田。”

南村镇还是青岛市无公害蔬菜基地,蔬菜种植面积30万亩,每年在采收、销售、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废菜叶,烂菜叶的处理曾经让人头疼,随意丢弃,污染环境。如果将这些尾菜就地粉碎还田的话,会对当季病虫害控制增加难度,造成恶性循环。

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中心能否在填充的辅料中增加上尾菜?将养殖业畜禽粪污和种植业秸秆以及尾菜处理三者处理有机结合起来生产出有机肥?

“我们聘请青岛农业大学教授张国栋进行相关技术攻关,依托青岛畜牧工作站进行合作研发,建立了青岛市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专家工作站,经过反复试验和尝试,终于试验成功尾菜混合式纳米膜好氧发酵有机肥技术工艺,该技术发酵周期短,高温持续时间长,病害、草籽消杀率高、产出有机肥肥效好。”朱凯说。

据悉,朱凯还加入平度新联会,与新的社会阶层,形成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共识。

紧接着,朱凯再次投资建设集尾菜、养殖粪污等处理为一体的农业废弃物处理中心。

青岛农业大学技术赋能,青岛农业局畜牧工作站支持引导,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农业废弃物配料、搅拌一体机、自动布取料、收覆膜一体机,槽式纳米膜自动化发酵系统、槽式链板翻抛发酵系统、有机废弃物渗水厌氧发酵系统、除臭、除尘系统,配套建成膜发酵槽、室内翻抛发酵槽、混料地仓、化验、仓储、办公等配套设施,最终建成国内第一条纳米膜智能化农业废弃物有机肥转化生产线。

农业废弃物收集处理中心现在免费为全镇处理蔬菜尾菜、秸秆、养殖粪污等农业废弃物,能够持续投料,持续产出,年处理量可达12万吨,其中处理畜禽粪便6万吨、尾菜4万吨、花生壳和其它秸秆2万吨,然后再利用处理后的农业废弃物,生产出粉状有机肥。

秸秆、尾菜畜禽粪污等资源化利用,改善了农村环境,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农业废弃物处理中心让农业污染物变身绿色“宝贝”,节能减排,促进农牧循环和农业生态化,生产出的有机肥安全高效,增加土壤生物活性,应用前景广阔。

行百里者半九十。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深化到“种养结合农牧循环”,朱凯点废成金,逐绿前行。向“绿”而行,向“新”而生,一副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正在南村镇西部的生态循环农牧产业园徐徐展开。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