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以绿定治”推进生态修复利用

来源:东方网    2024-01-22 09:52
来源: 东方网
2024-01-22 09:5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目前,德兴花桥金矿136亩闲置土地已建设成为5.9兆瓦的光伏发电站,完成发电量660余万度,实现产值286万元。近年来,上饶市积极探索生态修复“以绿定治”模式,即将绿之底色恢复起来、绿之生机激活起来、绿之价值释放出来,因地制宜盘活资源,精准施策搞活机制,推动矿山变废为宝,走出一条生态恢复、景观再造、综合开发、循环利用的新路子。

创新空间融合机制,一盘棋“活绿”。科学实施国土空间规划,推进生态修复治理与乡村振兴规划等相衔接。多规融合“一图”引领,核查2355个历史遗留矿山图斑,摸清301个持证矿山和933个废弃矿山土地破坏面积、生态修复现状等详细信息,在全省率先编制《县级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实施方案》,优先部署“两河一湖”10公里范围内和238座历史遗留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等重点工作。截至目前,全市有28个矿山入选国家和省级绿色矿山名录,完成废弃矿山修复704个。

创新多元投入机制,市场化“活绿”。注重整合项目资金,积极探索市场机制,推动生态修复从单纯依靠财政投入向多元化投入、多主体参与转变。力争奖补资金促投入,2021年至2022年,争取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奖补资金2580余万元,连续两年位列全省第一。积极推进矿山生态修复与工矿废弃地复垦等土地整治相结合,2019年以来全市利用废弃矿山资源实施增减挂钩项目36个、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8个。深化矿权改革促投入,推进优势矿产资源国有化改革,督促企业加大矿山生态治理和修复力度。引进社会资本促投入,通过租赁、承包等方式,打通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通道。目前,已引入江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江西中煤建设集团公司等企业开展矿山生态修复,预计修复废弃矿山面积达1.49万亩。

创新通道拓展机制,多路径“活绿”。建立健全“生态修复+”治理模式,不断拓宽价值转换通道。探索推行“生态修复+新能源”,利用一些矿区面积大、遮挡少、光照好的优势,实施生态治理叠加光伏发电,实现“矿区修复创效益”。探索推行“生态修复+文旅”,依托矿区旅游资源,引进社会资本开发打造,以生态修复并联文旅产业,以文旅产业激活绿色发展。探索推行“生态修复+景观”,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进行地表景观再造,让美景重回百姓身边。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