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软、硬件设备,太粮用心为消费者生产优质大米!

来源:东方网    2024-01-26 15:45
来源: 东方网
2024-01-26 15:4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大米消费市场已经进入品质化与个性化的发展阶段,消费需求呈多元化趋势,消费者对大米产地、品种、品质、营养等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消费者的需求升级变化,太粮近年来不断加强产品品质和产品创新,持续助力中国大米行业品质提升和”努力创造新生活“品牌愿景的实现。

作为一家以优质大米加工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太粮集稻米种植、采购、储运、生产、销售于一体,打造从农田到餐桌的工业智能化完整产业链。为了让每一粒米在到达消费者餐桌时都能保持最原始天然的风味,同时保证营养和口感,太粮不断强化生产设备,优化生产环境,以更高的效率生产优质好米。

建立规模庞大的生产基地,强化生产设备

除总公司外,太粮在全国开设有全资子公司3个,现代化精米加工厂4个,高标准原粮收储加工基地2个,总占地面积超过28万㎡。规模庞大的生产基地极大提升了大米生产、加工的能力和效率,目前太粮年加工大米能力高达70万吨,配套仓容30万吨,极高的生产效率,让太粮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市场输送优质好米。

除了建有庞大的生产基地、加工厂,太粮也在不断优化硬件设备,不仅敢为人先从国外进口了价值150多万的大米色选机,还在2001年的技改中首次采用瑞士布勒公司的大米加工设备,大大降低了大米的碎米率,同时去除了大米中的未熟粒、虫蚀粒、发黄粒及杂质,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做到颗颗饱满,粒粒精选。

品质一直是太粮在生产中极为重视的一环,为确保大米品质,太粮自建了近1000平方米的质检中心,总设备投入超3000万元,并组织了专业研发人员十余人,对黄曲霉毒素、大米直链淀粉含量、各类重金属含量、脂肪酸值含量、大米新鲜度和口感等20余项指标进行检测,以远超国家标准的严苛要求,确保了每一粒米的上乘品质。

搭建生产管理系 统,加快建设智能数字化工厂

太粮发掘了中高端大米市场的潜力和发展空间,同时响应国家制造业升级转型号召,实施数字化工厂项目,以生产线设备自动化改造为基础,结合太粮生产、仓储、销售、运营需求,搭建生产管理系统。在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浪潮中,太粮以进口高端设备结合自主研发的内部供应链智能协同系统,建立起了先进的生产管理系统。

随着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太粮紧跟时势,加快建设智能数字化工厂,逐步实现产业集群发展工业 4.0 新阶段。现在已实现超过600台主要生产设备、上千台辅助设备的互联互通,除自动化系统外,包括企业数据中台、ERP和各业务系统均已部署上云,以互联网+技术推动太粮集团实现全生产流程运营数字化。

加强产品创新,实现产品差异化

如今,太粮在软、硬件设施方面均已达到行业一流水准,极大地提升了生产加工效率和产品品质。凭借着生产“粮新·好米”的初心,公司始终如一重视市场推广与品牌培育,目前拥有“太粮”、“靓虾王”、“马坝龙”、“金太粮”、“鸣象”、“曼哈浓香”“良谷纪”、“稻之金”、“华稻”等在内的300多个注册商标,旗下有20多个系列产品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业务范围遍布全国各地。其中,荣获广东省名牌产品的 “靓虾王”香软米系列,已经成为国民家庭餐桌的必备之选,有口皆碑,累计销售5亿包。

未来,太粮将会继续根据消费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策略,加强产品创新,实现产品的差异化,让品牌旗下大米可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让大家都能吃上健康、营养、美味的大米!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