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城市创新地理——需求场景拉动的城市创新模式》在京发布

《重构城市创新地理——需求场景拉动的城市创新模式》在京发布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1-29 16:4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4年1月28日,在2024首科新年论坛上,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关成华教授发布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年度品牌研究成果《重构城市创新地理——需求场景拉动的城市创新模式》。

城市创新是各类主体为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通过在城市内部集聚和整合创新要素,从而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等,使城市竞争力不断提升、吸引力不断增强的探索过程。城市创新不仅要关注创新什么?怎样创新?哪些因素影响城市创新?更要关注“在哪里创新”的问题,即城市创新的空间规律问题。不同的地理空间,拥有不同的资源禀赋,而如何正确看待、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禀赋,形成有竞争力的创新模式则是空间创新的基础所在。

《重构城市创新地理——需求场景拉动的城市创新模式》从理论、实践、模型、启发等方面,探讨了城市创新发展的多元道路选择,为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这一研究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城市创新模式的认识,更为城市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报告以“重构城市创新地理”为题,深入剖析了全球具有代表性的需求场景拉动的城市创新案例,并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分析框架“创富(RICH)模型”。该报告强调,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要关注两个“城市创新之问”,即如何解释一些没有丰富创新资源,没有高校、大院大所、科研机构、高端人才的城市或城区,也能够成为“创新之城”的问题;以及对于那些缺乏创新资源的城市或城区而言,它们要如何补短板、如何发自身的挥比较优势来开展创新的问题。

在实践层面,报告选取了需求场景拉动的两个典型城市创新案例,分别是“无中生有”的伦敦东区以及“各美其美”的北京朝阳区,这两个案例生动地展现了资源不同、起点不同、路径不同但“殊途同归”的城市创新实践。

RICH模型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比较:从资源禀赋(R)看,S范式强调城市创新需要具备足够的技术和研发资源供给,例如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实验室等;D范式侧重于市场主体规模的增长,需要企业家、金融资源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从动力来源(I)看,S范式强调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是主要驱动力;D范式的动力主要来自市场、社会和消费者的需求。从行为特征(C)看,S范式注重科技变革引发的原始创新,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培养创新人才和推动科技进步,促进高科技产业和创新企业的兴起;D范式强调市场需求带来的应用型创新和场景型创新,通过创造市场需求和社会场景吸引人才和企业聚集于城市,推动了创新。从生态体系(H)看,S范式下的城市更多聚焦于高新技术产业和未来产业;D范式往往会发展更广泛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以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

在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报告也提出了三点“启发”。一是城市要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做出合适的创新道路选择;二是城市可以在供需两侧发力,但要关注发力点的先后顺序,即先走哪条道路的问题;三是不同城市在进行道路选择的过程中,在区域空间内潜移默化地形成了创新策略的互补格局。报告提出,对于那些有意愿在创新发展道路上寻求突破、但基础研究资源又相对匮乏的城市而言,需求场景拉动的创新范式不仅是一种新的可能、更是一种必然。

最后,关成华院长强调,在“人人可创新”“人人能创新”和“人即城市”等设想下,“创新人之都”的宏伟图景正在徐徐绘就。在这样的构想下,“人”将成为城市的实质,而那些与人和城市的需求息息相关的一切,或将引领城市创新走向更加可持续的未来。

【责任编辑:曹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