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里的中国活力丨这个市场有多大?数据带你看老年人“新消费”

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和国家顶层设计上的积极举措,都推动了这个几十万亿规模的产业迈向发展的快车道。

热词里的中国活力丨这个市场有多大?数据带你看老年人“新消费”

来源: 新华网
2024-02-01 15:1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当老年人遇见“新消费”,能擦出什么样的火花?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部首个国家级“银发经济”的政策文件,让社会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到广大的银发族身上。随着社会老龄人口的增加、年龄结构的调整,银发经济在中国的影响力正与日俱增。新时代老年人的消费理念是什么样的?银发经济的规模究竟有多大?

老龄化进程加快,撑起万亿规模银发经济

近年来,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至2020年,我国的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5.44%,65岁及以上人口上升了4.63%。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年初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末,全国有60岁及以上人口29697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67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5.4%。

未来,老龄化程度加深的趋势不会改变。按照联合国的划分标准,预计到2025年,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民政部发布的《2022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预测,到2035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例将超过30%。这意味着,中国将迈入重度老龄化社会。这些现实势必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生率下降,老龄化上升是不可阻挡的。可以预见,银发经济作为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发展前景好,发展潜力巨大。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占GDP比重大约为6%。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的一项研究报告预测,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将达到30万亿元左右,占GDP比重约10%。

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和国家顶层设计上的积极举措,都推动了这个几十万亿规模的产业迈向发展的快车道。

老年人“新消费”,银发族的需求在改变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老年人好像是最不舍得花钱的群体,然而“不舍得花钱”正渐渐成为老年人消费的过去时。如今,他们的消费结构从基本需求向健康、兴趣、体验等方向转移,消费升级的趋势明显。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陈功认为,老年人消费结构日益从生活必需品向健康、智能产品升级,从产品消费向服务消费升级,消费结构从最基本的日常的生存型的需求,转向了更加发展的、甚至带有一些享受层次的变化。

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下,中国60岁以上人群加速拥抱数字生活,成为线上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京东平台提供的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广大银发族在营养保健、生鲜、生活服务、旅游出行等领域的消费增速高于全年龄段的网购人群,尤其在营养保健品的消费增长高于整体增速的10倍。另外,银发族网购服务消费的增长也很显著。生活服务、缴费服务销量同比增长超过1.6倍,健康体检、家电安装服务、机票预订等销量同比增长超过60%。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张世昕在国新办解读《意见》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除“衣、食、住、行、用”等实物需求及包括健康、养老等服务需求外,以“60后”为代表的“新老年群体”还将目光对准了艺术、体育、休闲、娱乐等“诗和远方”的新需求。

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今天老年人的生活已大不一样,很多银发族在心态上从以事业、家庭为中心向以自我为中心转变,可以尽情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享受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基于共同兴趣而兴起的银发合唱团、骑行队、模特队、舞蹈团等纷纷涌现,新老年多元化社交需求带动了乐器、摄影、文旅、演出票务等消费增长。

以供给创造需求,适老产业持续发力

当前,我国银发经济刚刚起步,潜力巨大。发展壮大银发经济,一方面要以需求牵引供给,从“关键小事”着手积极回应老年人核心关切;另一方面,社会的适老相关产业还要以供给创造需求,推动实现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

此次发布的《意见》特别提出要围绕老年用品制造、智慧健康养老、康复辅助器具、抗衰老产业、养老金融、旅游服务、适老化改造等七个前景好、潜力大的产业,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这为我国加快银发经济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培育高精尖产品和高品质服务模式提供了重要参照。

天眼查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新增银发经济注册相关企业7.5万余家,与2022年同比上涨28.6%。从地域分布来看,山东、江苏、四川、海南、河南等地的新注册银发经济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前列。而从相关企业所涉及的领域来看,基于老年人生活需要的适老产品主要分布在医疗保健、服饰、家居、通讯等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意见》中银发经济被赋予了“老年阶段的老龄经济”和“未老阶段的备老经济”两个方面的新内涵。这背后的考量是多方面的。从个体的生命周期看,老年阶段和未老阶段并不是割裂开的,应作为有机整体统筹谋划。从社会的代际传递看,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会变老,老年人的当下需求,将是年轻人的未来需要。毕竟,关注老年群体,就是关心我们自己的未来。

策划:刘娟

监制:唐心怡

编辑:马宇聪

设计:李权

统筹:张琦

校对:周佳苗

【责任编辑:曹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