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战略目标的提出基于我国二氧化碳的总排放量大约占世界总碳排放量的29%,居于世界首位以及平均碳排放量水平较全球高出约65%的国情。“双碳”战略制定的目标是2030年前,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峰值,随后开始下降;2060 年前,能够通过二氧化碳的移除,包括碳汇和负碳技术,将排放的二氧化碳抵消,从而达到净零排放,实现碳中和。然而,“双碳”背景下,烧烤的存在并不符合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理念,其产生的烟尘、废气等对环境和居民健康会产生负面的影响,那么为何淄博却能凭借烧烤火出圈呢?
为加快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探寻淄博烧烤创新可持续发展之路。2024年1月26日-1月28号山东中医药大学“碳”所未来团队前往山东省淄博市,探索双碳背景下淄博烧烤爆火的原因。
(图为调研团队前往山东淄博进行调研)
第一大法宝:无烟烤炉。“淄博热”始于一顿烧烤,但一顿烧烤,不足以支撑这么久的热度。能保持持久不衰热度的城市,必然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因此,团队成员决定前往淄博市博物馆“碳”索淄博的历史底蕴。追根溯源发现淄博的烧烤历史竟有两千年之久,在博物馆里见到了现代淄博无烟烧烤炉的历史原型——青铜方炉。
(图为调研团队观摩淄博烧烤历史)
(图为现代烧烤炉原型西汉时期铜方炉图片来源网络)
团队成员回忆到,在2015年之前吃烧烤的炉子结构特别简略,下面全都是平铺的一层木碳,烤肉的油滴会直接滴到木炭上,这样会直接引起特别大的浓烟。每当刮风,人们就会轮流挪动马扎,躲避浓烟。这也是很多人过去吃烧烤的记忆。而2015年之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巨大改变:现在淄博烧烤最常用的烤炉为”双槽烤炉”,碳槽狭长且深,装在炉子两侧,中间则是用于接住滴落油脂的水槽,滴下来的油脂会落在这中间的“水池”,立即凝固。店家同样只需要抽出中间盛放水的盒子,就可以即时清理这些油脂废料。很大程度改善了油烟问题。因为团队调研时间在冬季,因此团队成员还发现为了解决冬日室外寒冷以及室内油烟问题,在此基础上也改装成了内部带有油烟净化装置的环保炭炉。
(图为现代烤炉照片)
第二大法宝:机制炭。团队成员先后参观了淄博市历史展览馆和淄博煤矿博物馆,了解到淄博是以煤炭为起点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1869年,德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希霍芬进入中国,开始了为期三年的考察。当他来到淄博的博山之后,被吓了一大跳,他在日记中写道,此地不仅有煤,而且是优质煤,能出上等焦炭。而煤炭,是一切工业的起点。后来淄博煤炭就慢慢发展起来了,并且在淄博市淄川区开了山东第一个煤矿——淄川炭矿。在2011年,淄博的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大关,成为北方重要的大工业城市。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淄博市历史展览馆)
(图为淄博市第一个煤矿淄川炭矿公司旧址)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事实上,烧烤的碳排放量比其他烹饪方式高出许多。污染来源于原料煤或者木炭燃烧,会排放出颗粒物和氮氧化物,肉类在烹饪过程中会在明火的作用下发生反应,产生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会附着于颗粒物表面,从而产生雾霾前体物。而作为烧烤燃料的机制炭,它是用各种木质原料、竹竿等生物质燃料加工而成,相比传统木炭,具有更高的密度、更长的燃烧时间、更少的烟雾和杂质,对环境影响较小。
(图为现代煤炭照片)
第三大法宝:精细化管理。团队成员来到淄博市生态局了解到,为寻求一条市民满意、烧烤业户接受,又能改善生态环境的新路子,淄博市巧走“四步棋”:一是依法取缔占道经营、无证经营等不合规的摊点;二是规范烧烤“进店、进院、进场”经营;三是淘汰传统碳烤炉,订制推广无油烟净化炉(即今爆火的小烤炉);四是各区县规划建设烧烤城、烧烤大院、夜市街。淄博市下定决心解决烧烤治理难题,目标实现“既要烧烤也要环保”的双赢局面。
(图为团队成员在淄博市生态局调研)
(图为部分淄博市城市名片)
淄博市正在勇敢迈向绿色发展与“双碳”战略的时代。团队成员也将继续关注淄博烧烤以及整个淄博市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