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肃州区作为全国最大的对外贸易制种基地和国家重要的良种繁育基地,制种面积常年稳定在30万亩左右,是全国最大的蔬菜花卉制种基地、对外贸易制种基地和杂交玉米制种大县。肃州区税务局始终立足区域实际,发挥税收职能,为打好种业翻身仗做出了税务贡献。
深耕基地建设,播撒种业“芯片”
酒泉市是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全国首批49个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之一,其生产的种子颗粒饱满、水分含量低、产量高、品质优,销售市场日趋扩大。近年来,酒泉市以建设全国一流良种繁育基地、玉米种业基地和蔬菜花卉种业基地为目标,以肃州区国家现代化农业(种业)产业园为依托,聚力扩基地、强品牌、保质量,全面推进种业振兴。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税务部门瞄准核心关键环节,在引进种子企业、扶持制种生产设施建设、激励企业研发新品种等方面给予了有力支持。”肃州区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技术员常遇春介绍说。种业基地的发展离不开税惠政策对现代农业的支持,税务干部主动上门,辅导入驻企业及时享受农产品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帮助解决涉税疑难问题,让企业有更多精力和资金投入发展。目前,该园区已成为农业农村部在全国布局建设的5个以现代农业为特色的产业园之一,带动发展专业合作社816家、家庭农场106个。
在产业园的引领带动下,2023年,酒泉市各类作物制种面积达到67.5万亩,涉及制种17大类、5500多个品种,生产各类农作物种子1.42亿公斤,制种产业在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柱作用进一步增强。
拓展种机应用,助推乡村振兴
肃州区因独特的地理区位、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坚实的产业基础,被誉为“天然的种子繁育基地”。在果园镇,红彤彤的番茄和绿油油的制种辣椒,在装扮田野的同时也充盈着种植户的钱袋;在金佛寺镇,各类花卉绵延数里,原本挂在天边的彩虹被农民种到了地里,结成了“金元宝”;在总寨镇,3个玉米制种示范点已实现全程机械化种植、灌溉、植保等种植工作,每亩实现节本增效300元左右。
“现在制种产业发展比较好,村里农户制种的积极性很高,只要勤快点,收入比进城务工高。”“国家的政策都很好,像我们购买化肥、农机时都会间接享受各类税收优惠政策。”“我的合作社去年累计享受各项税收优惠政策9万多元,我们又新购进了拖拉机、铺膜播种机、秧苗栽移机等,今年还得继续加油干!”新机具新装备推介展销演示大会上,甘肃富力众诚农业机械有限公司酒泉分公司的推介人员郭瑜和前来参观的杨东来、付强等种植户热烈地讨论着。据了解,制种产业现已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力“引擎”,肃州区农户户均制种收入超2万元,制种收入占农民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
肃州区税务局根据农户和专业合作社离城市较远、分布分散等特点,组建专家团队进行实地走访,将税收政策送到田间地头、化肥农药销售点、农机农械销售企业,通过建立台账,问需求、解难题,让税收政策红利直达农户手中。推出“远程问办+问办协同”服务,让纳税人足不出户享受涉税服务。
精研良种培育,蹚出产业振“芯”路
“种子好不好,市场会给出最真实的反馈。”隆冬季节,实验室里的培育实验成了王龙的主战场,其所就职的酒泉东方种子有限公司每年生产种子900吨左右,近50个蔬菜作物种类和200多个花卉作物种类的种子从这里销往丹麦、德国、俄罗斯等国。
“种子质量高了,订单多了,销路自然不用发愁。”公司总经理张德忠自信地说。透过玻璃窗望向实验室,一个个塑料盒摆放整齐,盒内已有嫩芽破土而出,等待着下一步的检验。“我们的研究人员会在第7天进行一次初检,发芽势在90%以上为合格,一个周期后发芽率达到95%以上才能保证下一步混检质量过关。”据张德忠介绍,税费优惠政策的足额享受为公司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2023年该公司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减免企业所得税80万元,真金白银的税收红利让其在种子研发上更有动力和信心。种子产业的发展不仅在于走向省外、国外,更在于带动本地经济发展。蓝翔园艺是知名种子品牌,其拥有专利32项、商标27个、著作权1个,是一二年生草本花卉种质资源库。“在税惠支持下,我们将持续推进丝路花旅项目建设,致力于将酒泉打造成中国的普罗旺斯。”酒泉市蓝翔园艺种苗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凤翔说。
肃州区税务局持续深化精细服务、精准滴灌,创新推出“全量宣传+个性辅导+疑点核对+对点辅导”的纳税服务方式,确保经营主体精准享受税收政策红利,守护种子企业蓬勃发展。目前酒泉已有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0家,申报注册地理标志商标3个,形成种子自主品牌20多个,选育审定登记各类农产品种近1347个。(许丽、柏淑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