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
去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今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优化融资增信、风险分担、信息共享等配套措施,更好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科技金融是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当前科技型企业贷款持续保持较快增速,金融对科创相关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精准有力,金融“血脉”正持续畅通科技创新,强健实体经济“筋骨”。就下一步金融“活水”如何更好“浇灌”科创企业,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加速跑”
3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时表示,做好科技金融等“五篇大文章”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加强与科技、环保等行业管理部门的协同合作,进一步增强金融支持力度、可持续性和专业化水平。
围绕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河北金融学院院长、农工党河北省委副主委杨伟坤建议,加快科技金融发展,培育科创金融生态体。杨伟坤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要鼓励商业银行设立科技支行,针对科技型企业实施“首贷户”培育工程,支持其开展信用融资、股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行科创票据、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并通过债券市场稳步扩大融资规模。探索设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对无抵押资产、无现金流、无订单的初创期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实施风险补偿,支持有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行高收益债。
金融监管部门积极回应关切。近年来,证监会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不断扩大各项政策的覆盖面和包容性,支持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茁壮成长。
科技部同样将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转化为推动科技创新的实招。科技部专题研究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有关措施,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科技任务,推动科技领军企业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目前在多方合力下,科技型企业融资便利性持续提升。我国科创金融制度和市场体系持续健全。金融监管部门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框架,优化市场机制、丰富金融支持工具,初步建成包括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创业投资、保险和融资担保等在内,全方位、多层次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5%,“专精特新”、科技中小企业贷款增速分别是18.6%和21.9%。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1.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达到34%,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
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李一帆对《证券日报》记者称:“从银行角度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耕发力,一是继续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力度。探索优化网点布局,推进科技金融特色网点建设,实现相关产品及服务精准供给。二是完善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推动相关产品供给从单一信贷向综合金融服务转变。三是持续深化银政合作。全力支持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加速涌现,助力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四是优化风控体系。”
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保持畅通
推动金融资源更多投向科技型企业,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更为精准、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也体现在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功能方面。
当前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保持畅通,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型企业的功能明显增强。监管部门已推出科创票据、科创公司债等债券产品,拓宽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设立科创板、北交所,深化新三板改革,引导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持续健康发展。截至2023年6月末,科创票据、科创公司债余额约4500亿元,超过10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A股上市,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规模近14万亿元。
“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应突出重点,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探索金融与科技融合新模式、新路径,在科技金融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银行理财公司也可以发挥其牌照多元、机制灵活等优势,通过发行主题理财产品等方式,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投资。”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证券日报》记者说。
另外,多位受访者也提及风险防控问题。李一帆称:“金融机构做好科技金融的关键在于构建适宜的机制有效应对相关风险,推动银行风险偏好同科技创新活动风险特征相互匹配,形成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与科技企业金融需求相互契合。”
“科技创新是一个探索性、创造性的工作。机构在统筹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时需防范金融风险。”在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看来,相比传统产业金融,科技金融难点在于科创类企业的高不确定性以及传统增信手段的不足。对银行而言,发力科创金融同时也要加强对产业的跟踪与研究。展业节奏上,应先深耕特定领域,再循序渐进不断扩展,切忌一拥而上。
(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