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实“关键少数” 让监督更具实效

来源:东方网    2024-03-11 16:05
来源: 东方网
2024-03-11 16:0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条例》中对“关键少数”的监督条文进一步细化了党章党规中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有关规定,把实践中的有效做法上升为制度规范,是破解对“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难题的重要举措。

作为“关键少数”中的关键,“一把手”被赋予重要权力,担负着管党治党重要政治责任,同时也是党内监督的重中之重。《条例》的发布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权力形成有效监督制约,确保权力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推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监督工作格局,推动中国特色监督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一把手”和领导班子对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的工作起着统领作用。只有主要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都受到监督,权力受到制约和规范,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领导干部才能以上率下,形成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对各级“一把手”来说,自上而下的监督最有效。上级“一把手”必须抓好下级“一把手”,通过听取汇报、开展任职谈话、定期开展监督谈话等方式,及时掌握下级“一把手”的情况,对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进行批评教育,对存在轻微违纪问题的及时予以诫勉。此外,要通过严格执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度、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巡视巡察工作紧盯“一把手”,以及建立健全述责述廉制度等,让“一把手”时刻感受到用权受监督。

同时,还需要加强同级监督。一般而言,领导班子成员在一起工作,熟悉彼此情况,更便于开展近距离、常态化监督。领导班子成员应当本着对自己、对同志、对班子、对党高度负责的态度,相互提醒、相互督促,并对有违纪违法问题的班子成员如实按程序向党组织反映和报告。

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具有监督责任,也要对下级领导班子进行有效监督。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管好自己的“责任田”,综合运用检查抽查、指导民主生活会、受理信访举报、督促问题整改等方式,加强对下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做到责任清晰、主体明确、措施管用、行之有效。在监督下级领导班子时,要发挥制度管人管事的重要作用,不断规范领导干部家属从业行为,强化选人用人的组织把关等,多措并举,实现对下级领导班子的全方位监督。(绵阳科技城新区 刘海军)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