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春招旺季,长沙、成都、上海、沈阳等地举办的春季招聘会火热开启。各地紧扣当地产业发展需求,推出专场招聘活动精准“引才”,出台急需紧缺人才目录持续“招才”,完善引进人才新规积极“留才”。业内专家表示,要加强人才与产业“双链”协同发展,蓄满优势产业人才池,进一步支持区域产业加速发展。
日前,由成都人社局主办、成都市人才服务中心承办的“2024·成都春季特大型人才招聘会暨‘建圈强链’产业人才供需对接会”成功举行。
据了解,本次招聘会汇聚了涉及制造业、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多个行业的572家用人单位,提供了机械制造类、医药化工类等各类型岗位超1.6万个。“此次特大招聘会是成都市‘建圈强链’系列招聘活动之一,涉及21个重点产业链相关企业185家,有力助推产业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记者发现,此次招聘会提供的大多岗位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急需紧缺人才目录》中的重点产业集群人才需求相对应,如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
长沙也于上周发布了紧缺急需人才目录,累计覆盖151家企事业单位、2408个岗位,而此前沈阳、青岛等地也相继发布急需紧缺人才目录,折射出所在区域重点产业发展的新动向。
东北地区正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人才需求主要聚集在创新升级产业,如新能源、高端制造等。近日在沈阳举行的“振兴有你·就有未来”高校毕业生留辽来辽就业促进行动现场就设置了“专精特新企业”“重点产业集群”等招聘专区,发布岗位8000余个。
除专场招聘会外,老工业基地沈阳持续关注重点产业集群发展所需的人才。近期发布的《2023年度沈阳市8条重点产业链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聚焦沈阳市汽车及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8条重点产业链企业,共梳理出300余个急需紧缺人才岗位。
“各地吹响的人才‘集结号’反映出各地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迫切,地方政府更加注重人才质量与区域产业发展的精准匹配度。”科锐国际高级市场总监、市场研究中心负责人刘萌萌表示。
同时,各地政府也通过完善引进人才新规等方式积极“留才”。四川大学人力资本开发研究所所长罗哲表示,在促产业发展中,要始终重视人才的作用,产业链发展促使人才链聚集,人才链集聚将进一步补强产业链升级。
为留住人才,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多地拿出“真金白银”优惠政策,从户口、住房到医疗服务,做好全方位保障工作。
深圳近期出台的《关于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 促进人才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实施青年人才汇聚项目,对新引进的35岁以下的博士毕业生、境内外知名高校硕士及本科毕业生,分别给予相应生活补贴;济宁高新区对符合条件的新引进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引进后3年内在济宁高新区购买首套住房的,分别给予每人6万元、3万元购房补贴;绍兴滨海新区提出实施人才租赁住房扩容提标专项行动,同时积极构建“1+X”高层次人才诊疗服务综合体。
通过各项“真金白银”的政策落地,各地区已逐渐形成了较为有效的人才政策体系。但业内专家指出,仍需密切关注各地产业发展中出现的人才缺口,特别是高水平创新人才、领军人才匮乏,产业发展与人才匹配存在“断链”问题,应持续建立“双链”长效机制。
“打造区域产业发展优势,要下好人才‘先手棋’。政府、企业应建立人才供需长效匹配机制,密切关注产业发展趋势,定期评估人才需求和供给状况。”刘萌萌表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认为,高端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技术前沿性不足,产学不匹配,重科研轻培养等问题,高等教育转型依然缓慢。企业和人才匹配仍存在一定困难,一部分专业人才无法找到对口岗位,造成人才浪费。“建立人才供需链条不是一蹴而就的,企业的招聘方向、院校的合作关系需逐步建立。长期来看,仍要继续推动产学研结合,促进人才供给更好地匹配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产业发展所需。”他说。
(记者 陈涵旸 实习生 裴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