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特科院:新型事业单位改革为新质生产力筑活力

来源: 东方网
2024-03-22 09:1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3月21日电 21日,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新基建专业委员会牵头开展的“新质生产力系列调研行”走进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

调研组一行邀请钱学森院士原秘书李明大校介绍钱老现代科技思想体系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重要作用。李明表示,钱学森院士在2001年曾说,23年来,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已经有了很大发展,我们已经从工程系统走到了社会系统,进而提炼出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理论和处理这种系统的方法论,即以人为主、人机结合,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并在工程上逐步实现综合集成研讨体系,将来我们要从系统工程、系统科学发展到大成智慧工程,要集信息和知识之大成,以此来解决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复杂问题。浙江省特科院的发展正具备这样的战略思维,坚持党的领导体制不变,坚持事业单位的管控体制不变,坚持国有事业资产属性不变,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中脱颖而出。

浙江省特科院是我国成立最早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之一,是隶属于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近年来,浙江省特科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以“八八战略”为引领,紧紧围绕“保安全”这一核心,在不增加事业编制和财政负担前提下,持续十年在全国创造性实施以“定位不变、变机制、变职能”为核心的“新型事业单位改革”。 

“改革前我们科研能力偏弱,业务范围偏窄。”浙江省特科院党委书记、院长钟海见介绍,面对特种设备检验人机不匹配、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缺乏、机构发展后劲不足等弊端,省特科院以“改革为灵魂”,先后实施1.0、2.0、3.0版改革,十年磨一剑,最大限度地释放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能,省特科院成功实现了从单一的检验保安全向保障安全、服务产业、绿色评价、职业教育、普法科普、科学研究“六位一体”全方位系统保安全的公益履职转型。率先打造公益履职和特检机构推进军民一体化发展的服务新模式。改革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该院成功转型升级为高公益性、高成长性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和系统保障安全的公共技术服务综合平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及国防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浙江省已选择了4家技术机构进行“新型事业单位”改革扩面试点。

通过改革引领发展,省特科院跑出了浙江加速度。十年来,院净资产增长6.6倍,超8亿元;装备资产原值增长6.2倍,达3.65亿元;承担科研项目增长5.3倍、制订标准增长11倍、获得专利增长18.2倍。该院跃升为拥有检测资产最多、资质能力最强、检验检测范围最广的省本级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之一,并且多赛道领跑全国。

2023年,省特科院正式开启数字化形态下3.0版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坚持向改革要活力、向技术要地位、向人才要实力、向服务要市场,持续推进“新型事业单位”改革,全面构建中国特色新型事业单位高质量融合发展新模式。

“事业单位要牢记事业单位的职责使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制度自信;必须坚持系统性思维,强化公益属性;必须坚持引入市场机制,计划内生动力;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推进向新型研发机构转型;必须坚持从严治党,打造高素质专业队伍。”钟海见表示。

调研组一行参观了该院海宁综合检验检测科研基地,该基地是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具有完全自主产权的大型综合检验检测科研基地,占地面积79亩,建筑面积53800㎡,投资2.6亿元,是该院争创新质生产力的改革成果。拥有国内一流的国家电梯质检中心、国内唯一的“全国双普基地”,以及机器人智能检测技术研发中心、特种设备应急培训演练基地等实验室及创新平台载体,为该院有效履行“六位一体”全方位系统保安全职能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特种设备学院下沙基地,调研组参观了电梯实训基地、智能装备虚拟仿真实训室、电梯智能物联与控制技术实训室等。该基地是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把优质科研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和优势,推进提升行业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成果。据介绍,自2015年以来,该院持续推进“行校合作”职业教育、新型研发机构转型和国家“科教融合培养产业创新人才”改革试点,联合高校、职业院校联合建成全国首家特种设备学院地、筹建“浙江省科教融合学院”,累计为行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超39万人次,联合培养专科1132人(已毕业625人)、本科30人、研究生 21人、博士生12人、行业高级工程师998名,科普活动受众超1000万人次。

在大江东特种材料质检基地,调研组参观了国家特种金属结构材料质检中心深冷环境下材料低温性能测试、高温环境下承压设备用材料性能测试、腐蚀环境承压设备用材测试及航空用金属结构材料性能检测等实验室,该基地具备极端环境下承压设备、航空等特种金属结构材料的检测能力,达到同类机构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

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以改革为契机,引育高层次科研人才,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十年来,该院高层次人才(硕士及以上)增长5.6倍,达350人,其中正高23人,副高205人,博士31人,硕士和高工及以上人才占院员工的63.17%;承担科研项目增长5.3倍、制订标准增长11倍、获得专利增长18.2倍,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各类标准154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在内的各类科技奖56项;建成国家特种金属结构材料质检中心等三大“国家中心”和10个专业实验室,在非金属管道检测与安全评定、承压特种设备安全检测机器人、超声全聚焦相控阵检测等技术研究领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是目前国内资质能力、检验范围走在前列的特检机构之一,是全国同行军民一体化工作资质能力最强的机构,是目前全国行业内唯一更名为“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的机构。

中国生产力学会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张哲华认为,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既要坚持创新发展,坚持全面系统的观点,又要抓住关键,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全局,浙江省特科院这样的新型事业单位改革能够激发新质生产力发展活力,以“解剖麻雀”做案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案例。

新质生产力百人论坛执行秘书长王众表示,将围绕中央部署和国家战略需求开展一系列论坛与研讨活动,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优秀样本案例总结出来,以钱老提出的总体设计部方式,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创新是源、改革是魂、安全是本”,浙江省特科院的会议室墙上,十二个大字清晰可见。对于此次调研,钟海见表示,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将牢记事业单位的职责使命,进一步增强科教兴国强国的抱负,担当起科技创新的重任,着力打造“五个样本示范”,即打造新型事业单位改革样本、新型研发机构先行示范、特检行业技术创新标杆、高水平产业人才孵化平台和军民一体化服务典型示范,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和特种设备行业高水平安全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完)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