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增进民生福祉”“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以发展思维看待补民生短板问题”,并就如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进行了全面部署。对于金融部门来说,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围绕做好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等大文章,在全面梳理总结前期服务民生领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升民生领域金融服务质量,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金融需求。
民生领域金融需求空间广阔
近年来,金融部门围绕做好民生金融服务不断进行探索。在金融供给机构格局上,充分发挥银行、保险等不同行业、不同规模金融机构的优势,组建专业的金融机构或者部门,逐步构建形成多层次金融服务供给格局。在金融产品服务上,根据不同领域、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年龄群体的金融消费需求,持续创新针对性金融产品,优化金融服务,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在金融服务领域上,不仅满足民生领域日常金融消费需求,还有效服务新市民群体,切实关注中低收入群体或者困难群体的金融需求,围绕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实施积极做好金融服务等。
我国人口众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提高,民生领域金融需求空间仍然十分广阔。如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个人养老资产积累不足,老年人对配置金融资产丰富养老资金来源有较大需求。面对居民积累养老资产和老年人金融服务需求,金融服务供给需要不断增加数量、提升质量。在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过程中,大量人口在城乡区域间流动,由外来务工人员、小微企业主、随迁老人等群体构成的新市民群体约有3亿人,对各类金融服务有着巨大的需求。面对这种情况,需要金融部门更加重视并不断加大对民生领域的金融服务,持续提升民生领域金融服务质量。
金融部门需提升民生领域金融服务质量
首先,高度重视民生领域金融服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金融部门要牢固树立负责任金融理念,着力解决民生领域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在全面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民生领域的金融服务标准,提高金融服务规范化水平和金融服务客户体验满意度。从金融政策制定,金融资源配置等方面不断加大倾斜力度,有效保障民生领域的金融资源投入,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不断加大民生领域金融创新。民生领域涉及范围广,不同群体金融服务需求不同,标准化金融产品难以有效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金融服务需求。尤其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消费者不再简单满足于能否获得金融服务,而是关注能否方便快捷地获得高质量金融服务。因此,提升民生领域金融服务质量,不仅要扩大客户服务覆盖面,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还要在对客户细分的基础上围绕客户需求创新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在金融创新过程中,要贯彻落实好系统观念,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等不同的金融行业,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机构之间的合作,发挥金融部门合力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系统的金融服务。
再次,综合采用多种金融服务方式。民生领域涵盖范围较广,教育、就业、住房、医疗、养老、托幼等都是民生问题。对金融部门而言,不仅要围绕这些领域做好金融服务,还要通过服务相关领域间接做好民生金融服务。如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广大中小微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体,单位产出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增加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提升中小微企业发展质量,也可以间接起到服务民生的作用。同时,围绕民生领域补短板,支持“小而美”民生项目建设,也是有效服务民生。因此,服务民生的对象不仅是居民个人,还包括相关法人和项目主体。
最后,有效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金融部门不仅要提高民生领域金融服务水平,还要做好民生领域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在金融服务过程中,做好信息公开披露,营销客户时把优势讲够、风险讲透,将合适的金融产品营销给合适的客户,充分保障金融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特别是在数字金融快速发展趋势下,不仅要科学合理利用消费者的数据信息,持续强化金融消费者的信息保护,还要及时做好客户提醒,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增强客户信息安全保护意识,围绕电信诈骗等做好相关防范工作,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信息和财产安全。
金融部门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民生领域的金融服务。在具体实践中,金融部门要充分考虑金融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不仅要关注高净值客户金融需求,还要关注广大基础客户金融需求,围绕居民教育、就业、住房、医疗、养老、托幼等领域做好金融服务。不仅要关注业务发展,增加金融服务供给,也要有效做好风险管理,增强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金融部门做好民生领域金融服务,提升民生金融服务质量,这既是发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功能,从而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金融自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作者系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
(娄飞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