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柏县爱尼山乡清水河村:芦笙一响 脚板就痒

来源: 东方网
2024-04-07 14:3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伴着欢快的芦笙乐,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爱尼山乡六合村委会清水河村的村民们,在初夏的星空下围圈跳起了芦笙舞。“呜呜呜呜……”随着芦笙吹奏的不同音调,他们的动作也随着或左或右、或前或后不时变换,从“掌笙”“阿表妹赶紧来”到“拍苍蝇”“甩手笙”,各种吹跳轮番进行。村民们白天砍甘蔗,晚上跳芦笙,既高兴又解乏,还促进了邻里团结。

图为爱尼山乡大坡脚村苗族群众的芦笙

图为爱尼山乡清水河村彝族群众的芦笙

芦笙是一种由竹子和葫芦制作而成的簧管乐器,音色明亮浑厚,是爱尼山乡苗族、彝族群众的传统乐器之一,既是他们唱歌跳舞活动中重要的伴奏乐器,也是他们表达思想感情的一个重要纽带。在爱尼山乡的清水河村和大坡脚村,每当逢年过节、婚嫁之时、起屋建房、贵客临门、丧葬仪式,甚至老辈人在年轻时谈情说爱都要吹起芦笙,跳起芦笙舞。男人们扬起芦笙吹出调子按节拍踩着步子,周围的人也就自然地围着圈跳起来。芦笙一直伴随着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在闲暇时间吹起芦笙,跳起热情有力的芦笙舞,既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民族文化,又能通过芦笙舞,让村民在劳作之余加强交流,加深感情。

清水河村是一个只有21户的小山村,但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勤劳朴实的村民们养殖了1000多只羊、100多头牛和600多头猪,种植了200多亩甘蔗,小日子正过得蒸蒸日上。李自国作为村里吹芦笙的“第一把好手”,正耐心地教徒弟王自忠吹奏方法和脚上的动作。这几天村里的文艺队正加紧排练,准备在四月中旬的云南·爱尼山云药康养文化旅游活动上向来宾展示大山里的芦笙乐舞。为了备战演出,李自国和王自忠这对“芦笙师徒”有时会忙到半夜。李自国说,“前几天县里的老师来指导我们跳芦笙,我们更有信心了。排练虽然累,但我们芦笙队非常乐意参加表演呢,我们想让更多人认识爱尼山的芦笙。”

图为李自国在教徒弟芦笙的吹奏方法

自2023年的第一届爱尼山乡村文艺大比拼活动中,李自国和王自忠这对“芦笙师徒”带着村里的文艺队从大山走到比拼的舞台,已经开始被更多的人熟知,也让芦笙从原始的、民间自娱自乐的乐器,逐渐走上了越来越大的舞台。六合村党总支书记、主任徐成才说:“从山里走出来仅仅是一个好的开端,我们要更加努力传承和展示芦笙文化,让更多的人认识芦笙、喜欢上芦笙、学会吹芦笙,让走出大山的芦笙振兴我们的民族文化。”

日日夜夜,年复一年,一代接着一代……芦笙见证了当地群众的发展,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景,也倾吐了他们最纯粹的欢乐。(段琳琳)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