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暖气通风领域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向

来源: 东方网
2024-04-09 10:4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暖气通风行业真正迎来了自身的发展机遇。而随着人们对其关注度的提高,也说明全社会对可持续发展,对节能、环保、低碳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近年来,中国暖气通风行业发展的特点就是大局的盘整。在这个大局的盘整下,产业的内部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在变化的背后有企业进行了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以及生态模式的创新,同时也让新兴的力量和新兴的市场空间破土而出。那么在这个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中国暖气通风领域的发展现状是怎么样的呢?未来又会面临怎样的发展走向呢?

中国暖气通风领域技术专家,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戴雅静为我们分析了我国暖气通风领域的发展现状,并就未来市场的发展走向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大家一直都在讨论暖气通风产业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产业?我想通过一些比较权威的机构,比如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日本Jarn等的统计数据,来对这个产业目前发展的现状进行一些阐述。”戴雅静用实例为我们讲解了中国暖气通风领域的发展现状,“2007年,世界暖通空调制冷市场的总量大概在1000亿美元,其中空调市场约为700亿美元,供热的市场约为300亿美元。因此,跟暖通空调设备有关联的市场总量在1000亿美元。此外在供热这个方面,统计分析的数据不包括锅炉、官网这些设备,仅仅是涉及到建筑物内的采暖设备。过去的五年,这个行业在全球大约保持8%的增长速度。中国暖通空调产业发展的速度较快,市场规模目前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暖通空调市场第一大生产国和第二大消费国。”

戴雅静还分析到,我国暖气通风行业目前也有比较高的市场需求。首先一点是与此行业发展最为关联的建筑业、房地产发展的需求。第二个方面就是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例如:在城市化进程中以低碳排放、高能效、高效率为特征来进行“低碳城市”的规划设计与建设,在城市中推广能有效节能减排的低碳技术;低能耗、超低能耗、零能耗建筑,可再生能源系统;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使我国产业结构从重化工转向高新技术业、服务业等行业,增加对暖通空调的需求;高新技术:信息产业、IT技术、生命科学、宇航技术的兴起,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都离不开更好的生产环境,对暖气通风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最后一点就是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GDP增长速度、采暖空调范围的扩大(空调北上、采暖南扩)、居民收入的可持续增加等方面都会对行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并且目前约有300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等待改造以此来改变室内环境及空气品质。

戴雅静接下来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暖气通风行业的发展方向。她指出,我们可以将暖通行业划分为三个维度:第一,产品层面,这个时候大家需要明白,销售的核心是产品和设备配件,宣传的卖点是产品的品牌和质量,同质化竞争也是这个阶段的必然现象,届时已很难在产品层面解决同质化竞争乃至价格竞争的问题;第二,系统层面,大家需要关注的是如何选择合适的产品,构建更好的解决方案来针对性地解决用户问题,这时候产品就只是一种构建解决方案的工具了,解决方案的重要性也要远远高于产品的重要性;第三,用户体验层面,大家会清晰地认识到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都是工具和手段,用户真正想要的东西一定是这个层面才能实现的,而暖通行业和公司为用户提供的真正产品也只有在这个维度才是终极目标。

针对于暖气通风系统起到的作用,戴雅静认为,暖通空调能够创造适宜的人工室内环境、满足人们工作、生活、生产的需求。她进一步分析到,暖气通风系统在当前最重要的就是承担起节能减排的重任,这是大环境和行业所处的位置,以及整个建筑节能的环节中所要承担的重要作用。

“在未来,暖气通风技术一定是按照节能、环保、健康、舒适、智能等方面去发展。在节能方面,我们应该将重点放在提高冷热源能效、减少输配系统损失、新型末端形式、新型能源系统形式、可再生能源技术等方面。”戴雅静对中国暖气通风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给出自己的看法,同时提出了几点建议,“这里,我想给整个行业今后技术研究发展提出一点个人的建议,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是空调领域优先研究的问题,包括无线诊断技术、水冷系统性能优化控制、不同系统通用评价模型、变流量冷水系统冷却器操作控制策略、寒冷地区空气源热泵、干式风机盘管水力系统设计计算、冷热电联供系统、空间建筑能量储存技术、增强空气净化产品和系统性能、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寿命周期气候特性(LCCP)的通用评价、吸附式和吸收式系统、空调系统产热负荷最小化。第二个方面是热泵领域需要研究的课题,包括热泵能效提升、热泵对环境的影响、不同地区热泵使用标准、热泵使用高温工质、工作流体的研究、元件改进、采用燃料/废热/区域供暖和可再生能源的吸附式系统”。(文:周洋)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