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青年干部成长的“圈层”密码

来源:东方网    2024-04-18 10:12
来源: 东方网
2024-04-18 10:1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条件虽然艰苦,却是青年干部磨砺本领、施展才华的舞台;工作虽然复杂,却是青年干部践行使命、实现成长的路径。新时代的青年干部应勇于跳出“舒适圈”、深耕“学习圈”、精进“成长圈”,从基层沃土中汲取成长成才的养分,让青春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绽放绚丽之花。

扬帆起航,跳出“舒适圈”。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基层作为社会治理的“毛细血管”,是农业生产第一线,是服务群众第一线,是学真知、长见识的生动“大课堂”,在这里恰好可以学到基层相关政策以及工作方法,全面地了解掌握基层工作的特点、程序和要求。基层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大到乡村振兴、镇村规划,小到一次耕作、一盏路灯、一场暴雨,都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广大青年干部要敢于撕掉“标签”、卸掉“光环”,主动融入基层“大熔炉”,练就一身“过硬本领”。勇做基层工作的“多面手”,不仅要当好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村情民意的“联络员”、为民解忧的“服务员”,还要当好艰苦奋斗的“老黄牛”、创新发展的“拓荒牛”、无私奉献的“孺子牛”。

勤学苦练 ,深耕“学习圈”。 “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能力不足和本领恐慌是每个初入基层的青年干部都需要跨越的一道“关口”。只有常学常新,向有字之书“寻策问道”、向单位前辈“寻经问典”、向广大群众“寻问良策”,才能学懂弄通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才能迎接新挑战、战胜新困境,才能确保自己从思想上、业务上勇跟时代潮流。因此,广大基层青年干部应“俯下身子、卷起裤子、撸起袖子”,不断地去学习专业知识和服务群众的本领,学会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如何与百姓打交道、如何处理复杂矛盾和突发事件。做到“识农情、干农活、说农话”,快速拉近干群关系,从而打开工作思路,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干事业、抓落实,在干事创业中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

破茧成蝶,精进“成长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会总结经验是青年干部干好工作的必修课。“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极易消磨意志、心生厌倦,只有善于列出提纲、总结规律、找到方法,不断探索新思路、新举措、新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开创崭新局面。因此,广大基层青年干部应常想事、常谋事,时刻保持“在线”状态,面对工作中的难点、痛点、堵点,学会“弹钢琴”。理清思路、找准方向、多出点子,不断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和预见性,努力做到眼里有问题、脑中有思路、手上有招数,确保在基层一线为乡村振兴建设使好劲、使对劲,努力成为一名“开口能讲、提笔能写、遇事能办”的优秀基层干部。(易一)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