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的落幕,十位令人肃然起敬的人物和他们的故事,如同春风般吹拂着亿万观众的心田。他们或许来自不同的领域,或许有着迥异的经历,但他们都以各自的方式,书写着感动中国的华章。
这其中有“90后”院士俞鸿儒、特教老师刘玲琍、社区干部孟二梅、泳坛名将张雨霏、水稻专家杨华德、“老戏骨”牛犇、国际友人穆言灵、港口专家张连钢、视障歌唱演员萧凯恩等十多位人物获评,他们或许并不为人所熟知,但他们的行动却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责任和担当,都在各自的领域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是真正的英雄和楷模。
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们,他们的精神品质和行动力量,不仅仅体现在他们的个人成就上,更体现在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力上。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着正能量,也激励着更多的人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去为这个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们并不是孤立的个体,他们的成功和成就离不开他人和集体的支持和帮助。我们要深刻体会到“感动中国”活动的传递温暖、诠释大爱的初衷和导向,而评选的获奖人物更多的应该理解为行业和群体的代表。本次获奖的北京市门头沟区落坡岭社区党支部书记孟二梅那句“有我一口吃的,就不会让大家饿肚子”感动了无数人,而在落坡岭长时间停留的K396次列车上的铁路职工、女乘务员赵阳那番“我是个女人,也是别人家的孩子,我就是穿了这身衣服,我得对得起大家!”的肺腑之言和发放防洪物资餐品善举也同样让人动容,他们也在用生命温暖生命,用感动超越感动,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感动中国不仅仅是一个评选活动,更是一个传递正能量的平台。它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力量,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抵达。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让我们从“感动中国”中体悟向上向善的力量,将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人生价值融入国家发展,立足岗位、恪尽职守,用勤劳智慧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贡献力量。(李海东 刘春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