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一局电务公司呼市新机场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全力拉满“进度条”

来源:东方网    2024-04-22 16:02
来源: 东方网
2024-04-22 16:0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重点项目呼和浩特新机场的建设工地掀起了新一轮的大干快干热潮。在保证安全施工、文明施工的前提下,中铁一局电务公司呼和浩特新机场供电项目紧盯节点、争分夺秒,全力以赴推进工程建设,电缆敷设、中间头制作、参数检测、设备接线……,近百名施工人员在岗位上有序作业,现场一片忙碌景象。

呼和浩特新机场为4F级国际干线机场、西部地区大型区域性枢纽机场,根据主要用电区域分为飞行区、航站区及工作区。公司呼和浩特新机场供电项目建设内容包括1个110千伏变电站、7个10千伏开闭所、全场区10千伏电力环网的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及两路110千伏电缆线路通道土建施工。

2024年春节过后,呼和浩特进入了风沙期,虽然黄沙漫天,狂风肆虐,但随着气温回升,场区内各单位都进入施工“黄金期”。中铁一局电务公司呼和浩特新机场供电项目也积极开战,组织施工人员奋战一线,按下了施工“加速键”。“近日气温逐渐回暖,低温导致的电缆敷设及机柜二次电缆接线挝弯难度大大降低,项目人员战风沙,抢进度,白天加紧施工,晚上进行试验,高效推进工程建设,确保场区内相关设备按期带电。”项目负责人张鑫介绍说。

“我们摒弃了传统人工敷设电缆的方式,运用电缆输送机+滑轮组配合的方式,使用井口导向装置等多个创新技术,原来几十人的电缆敷设队伍,现在仅需十余个人,大大提高了管廊内电缆敷设的效率。”项目总工程师宋扬介绍说,我们还综合运用BIM技术,对电缆路径及设备安装布局等进行三维模拟预排布,通过提前“透视”施工细节,毫米级精准定位空间结构,实现现场“拼图”式组装,不仅大大提高了施工功效和工艺美感,还极大地减少了电缆的磨损,提升了工程质量。

在110kV变电站放缆施工中,项目部采取24小时两班制的方式,确保在送电前给调试人员留出足够的调试时间。与此同时,项目安质部还不间断进行现场抽检,实时把控施工质量,确保工程质量达标达优。项目领导班子也坚持实行领导带班制度,现场督导协调,确保每个环节都如期顺利推进。项目党支部书记高波说:“项目部根据业主节点要求倒排工期,协调施工人员快速到岗,克服道路、人员、天气等不利因素,不等不靠,自我加压,党员干部带头冲锋,分析解决各种问题,以时保日加快推进施工进度。”

晚上的工地依旧灯火通明,延续着白天的忙碌,施工人员的身影在机柜旁忙碌,对讲机内频繁传出指令声音。“夜以继日”这个词可能在此时最为贴切,从一线工人到项目部各管理部门,无论技术支持还是物资、后勤保障,全体参建人员都保持高压态势,争分夺秒奋力拼搏,一次次将施工现场推向热潮。

截至目前,项目110kV变电站基础制作、控制电缆敷设及二次接线已全部完成,110kV变电站整体施工进度已完成约90%,现已进入设备调试阶段。(王子、蔺虎虎)

传送控制电缆

研讨施工方案

核对图纸

加班晚餐

青年党员、管理人员夜间巡视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