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储能研究院王江峰:电动汽车储能技术潜在价值已崭露头角

来源: 东方网
2024-04-23 14:3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长安储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王江峰教授在一篇报告中指出,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追求持续升温,电动汽车(EV)不仅正逐步重塑交通领域,更以其独特的储能能力,成为未来电网稳定的强大新力量。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决心推动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的实施,特别是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电动汽车储能的潜力受到广泛关注。

电动汽车的储能特性匹配了多项优势,其不仅能存储和释放大量能量,也能通过能量转移、频率调节与旋转备份等方式有效地实现峰值负载转移,对电网稳定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尤其是在可再生能源占比逐渐提升的背景下,电动汽车的储能能力可显著平衡电网负荷,减少因风速、光照等自然因素造成的电力波动,为电网的稳定运行提供坚实支撑。

目前,中国不仅是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领跑者,更是未来电动车储能的重要市场。电池技术的成本持续降低以及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为电动汽车储能技术的推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预计到2030年,如果中国将拥有1亿辆电动汽车,平均日储存电量将接近16至25座三峡水电站的发电量,电动汽车储能技术在未来能源体系中的关键地位和潜在价值已崭露头角。

电动汽车储能实现方式多样,包括顺序充电(V1G)、车网互联(V2G)、电池交换和退役电池的再使用等。V2G技术因其在提升电网运行效率、降低建设成本、增进用户经济利益及推动可再生能源整合方面的显著优势而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方向。在长安绿电的推动下,长安储能研究院持续推进的V2X技术应用在最新一代储能产品R10中,加强了电动汽车与电网间的协同效应,推动了储能技术的商业化进程。

此外,电动汽车储能与碳交易政策的紧密结合也为该领域带来新机遇。通过引入含碳政策,电动汽车用户和电网运营商可获得碳信用,这不仅推动了汽车产业和能源产业的低碳转型,更实现了电动汽车储能交易政策与碳交易政策之间的紧密联动和相互促进。

综合来看,电动汽车储能作为未来电网稳定的新力量,其潜力和价值日益显现。在技术革新与政策驱动的双重推动下,长安储能研究院相信电动汽车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将扮演更为关键和显著的角色,为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长安储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王江峰 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智慧能源技术”团队负责人。青年人才、全球顶尖前10万的科学家。发表国际知名期刊SCI论文10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30余项。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