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数字力量,赋能数字化口语教学

来源: 东方网
2024-04-26 10:5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随着教育教学数字化的普及,长宁区各校日益关注语文、英语课程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在此背景下,各校积极响应教育创新号召,基于“AI听说课堂”平台,开展了一系列针对语文、英语教师的培训、教研及赛课活动,旨在通过学习和交流探索课堂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常态化应用,推动教育教学的现代化发展。

师生通过应用语音听说设备实现语文、英语听力、口语的人机对话训练,采取听辨、跟读、朗诵、口语表演、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听力练习和口语表达,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与此同时,授课教师通过智能评测功能,从准确度、流畅度、完整度、自然度等方面即时生成学生个人和班级整体的分析报告,为有针对性、个性化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提供数据支持。在“AI听说课堂”的支持下,语音课堂教学进一步实现提质、增效、减负。

AI听说课堂9年级应用数据

以培促用,助力语音课堂教学数字化转型

为全面提升教师数字素养,赋能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教师利用AI语音设备切实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愚园路第一小学、虹桥机场小学、绿苑小学、玉屏南路小学、天山路第一小学、江苏路第五小学等校组织语文及英语教师开展AI听说课堂设备应用操作专项培训。

在愚园路第一小学,五年级全体英语教师参与了智能语音测评技术培训。教师们通过模拟学生使用答题器进行签到、朗诵、选择题答题等互动环节,对AI听说课堂在教学中的操作模式有了一定的了解,为其后续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与深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虹桥机场小学则侧重于英语教师对AI听说课堂基本操作界面、流程以及多样化资源的学习。培训过程中,教师们通过互动性实践操练,将AI听说课堂与日常英语课堂的听说活动相结合,进行模拟课堂的听说活动练习。为了深入学习与交流探讨,教师们还建立了AI英语听说课堂交流群,以期通过团队智慧的碰撞共同提升课堂质量。

虹桥机场小学英语教师开展AI听说课堂设备应用培训

以研促用,助力促进教师数字素养提升

为深化教师对AI听说课堂的理解与应用,上海市长宁区教研团队积极组织系列研训活动,旨在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促进文科教学创新发展,助推高质量文科教师队伍建设。

长宁区哈密路小学语文和英语教研组紧密结合学校特色,深入开展AI数字赋能教育教学项目研究,并将研究成果积极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英语教研组的顾老师,利用智能语音评测技术,结合听说教学系统、语音答题器及资源点播等手段,成功开启了听说教学的新模式。通过数字化手段,顾老师有效地实现了英语听力、口语的对话训练,并采用了听辨、跟读、朗诵、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提升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同时,课堂智能评测系统即时生成了学生个人和班级整体的分析报告,从准确度、流畅度、完整度、自然度等多个维度提供了学生学情,助力其精准指导,推动学生个性化学习。

在长宁区语文教研员秦佩箐老师的组织和指导下,绿苑小学成功举办了以“落实语文要素 优化单元教学”为主题的语文第一学段“AI听说课堂”研讨活动。活动中,绿苑小学的胡佳韵老师利用AI听说课堂小助手,为一年级学生执教了《8夜色》一课。在朗读练习中,胡老师引导学生使用AI听说器,使其在与AI的互动中体验朗读的乐趣。同时,胡老师还引入了课前开发的“你点我播”AI听说游戏,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意愿。此外,通过结合评价量表,教师和学生共同为被点播学生的朗读表现提供即时评价,有效达成“读好长句子”这一教学目标。秦老师对胡老师利用AI听说课堂创新教学方式、实现数字赋能课堂教学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以赛促用,激活区域教育教学转型生态

为进一步推动区域教育教学的数字化转型,长宁区以区域赛事活动为平台,鼓励教师和学校提炼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典型做法,共享成长经验。

上海市新泾中学唐慧琼老师参加了英语“吾思杯”评优比赛,她的课堂展示成为数字化转型的生动案例。与传统课堂相比,唐老师在本节课中巧妙借助“AI听说课堂”小助手,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课堂上,学生们手持答题器,积极参与各项学习活动。他们上传课堂朗读音频,通过系统自动评分,得到及时反馈。此外,学生们还开启了“自由表述”环节,分享自己的想法,听取其他同学上传的音频进行评价。

目前,全区21所小学、4所初中语文、英语学科逐步探索AI助力朗读教学,上课班级数达137个,覆盖授课教师93位,作答学生数达3401位,已逐步形成由点至面的转变。长宁区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数字化转型,促进长宁教育数字语音特色教学模式生成与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个性化教与学切实落地。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