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芜湖市历史学科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探究数字教育背景下“因材施教”路径和功能,根据本学期教研计划安排,2024年5月7日芜湖市中学历史学科在北师大芜湖附校开展了“‘精准教研鸠兹行——优秀教师课堂展示’第二期:教师成长在联合精准教研”主题教研活动。本次主题活动以“因材施教提升工程”实践研究为依托,开展历史课堂教学展示与观摩。各区市县教研员(牵头人)、市教研大组长与工作组成员及全体高中历史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北师大芜湖附校副校长詹三宝、历史教研组长王祝主持。
课堂观摩,共绽芬芳
芜湖市第三中学薛梅老师和北师大芜湖附校沈小金老师为大家呈现了两节精彩的展示课。
薛梅老师执教《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一课。薛老师用视频导入本课,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薛老师很自然的引出了“文化”“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解读。薛老师在推进新课过程中,采取的是任务驱动式教学。她通过“梳理中华文化发展历程,概括中华文化的特点”“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谈谈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三个任务,利用精选的史料,层层递进,耐心细致的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了素养和能力。薛老师的课堂既有任务驱动的预设性,又有课堂对话的生成性;既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不息的情感渲染,又有基于真实问题情境结合书本知识的理性思考;既有能力培养,又有素养导向,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沈小金老师执教《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一课。沈老师以弘忍法师“佛偈传法”的故事导入本课,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他以“融合·辐射·共赢”为主题,讲述了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的原因、过程,分析了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解读了文明互鉴下的中国角色。三个内容层层递进,培养了学生世界意识和高阶思维,让学生会学、慧学、智学。沈老师将历史课堂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依托畅言智慧课堂和智慧白板辅助教学,构建教材的逻辑体系。沈老师通过史料,引导学生在研读,进行小组讨论和生生互动,特别是学生展示四大发明的情形,让全场师生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令人难忘。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有热情,有激情,能力得到提升,文化自信得到增强,家国情怀得以培育。
研讨评议,助力提升
课后,大家进行了研讨和评议。
北师大芜湖附校副校长颜元元致辞,她代表学校热烈欢迎各位老师的到来,对芜湖市教研室和历史学科一直以来对学校及历史教师的关心和培养表示感谢,并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北师大芜湖附校的办学性质与理念,肯定了学校历史组所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成绩。
会上,参与本次活动的科大讯飞AI应用教研院中级教研员范明亮首先感谢历史学科对他们团队的信任,表扬了芜湖市历史教研团队超强的创造力和执行力,对芜湖市历史学科的活动组织和两位老师的精彩展示给予了肯定。他还详细介绍了“因材施教”项目及其提升工程在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推动课堂互动性与个性化教学方面的优势,借助智能技术的支持,教师也可以更好地个性化指导学生,提供了精准的反馈和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进步。
薛梅和沈小金两位老师分别介绍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分享了教学经验及想法,总结了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期待各位专家提出意见和建议。
芜湖一中黄友高、师大附中李三军、安师大附外王宜林、芜湖市三中许建军、火龙岗中学奚晟、芜湖七中芮开亮、江南实验中学陶阳鹏、芜湖县一中强海霞等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大家一致认为,两位老师的课堂展示非常精彩,是两节成功的公开课;两位老师在新技术运用上熟练,能将其与历史课堂教学完美融合,值得大家学习;两位老师对课标和教材的研究很深,能将新课标要求切实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两位老师将教材作为一种教学资源,既使用了教材,又高于教材;两位老师通过合理的环节构建,完整呈现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单元教学内容。大家认为,两位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很好的践行了学生的主体性理念,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串起课堂的脉络,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活了学生思维。大家表示,两位老师授课重点突出,过程流畅,总结到位,注重反馈与及时评价,突出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突出了历史教学的本质。大家认为,薛梅老师的课在问题设问中层层递进,循循善诱,自然过渡,让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沈小金老师的课幽默风趣,就课堂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出多种切实可行的好方法,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进行趣味学习。同时,大家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总结沉淀 ,引发思考
芜湖市历史教研员刘宏法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他对两位老师的精心准备、北师大芜湖附校的平台搭建和科大讯飞提供的技术支持表示感谢。他认为,本次活动主题明确,布置用心,是精准教研的一次有效的实践。他表示,精准教研,就是为教师成长提供机会,提供平台,让大家成长为优秀教师,他还对优秀教师提出了自己的理解,表示优秀教师的特质就是要心中有学生,有钻研的精神,要有合作的意识,要有挑战的勇气,要有展示的自信。他对如何上好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教材提出了自己的理解,指出要上好选择性必修,必须要和学生已学的知识紧密结合,突出重难点,学会取舍。
他表示,新高考的特点之一无价值不入题,素养全覆盖,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通过建构知识和思维的逻辑框架,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他对信息技术如何赋能历史课堂教学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他认为,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历史教师要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与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相结合,要能通过新技术运用,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他希望,历史教师要“讲好历史故事”,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正能量的历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更多的学生喜爱历史、学习历史,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