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屏幕、挑选商品、扫码付款、开门取货。”一分钟不到的时间,一瓶冰凉清爽的冷饮就从街边的自动售货机里来到了消费者的手上,为炎炎夏日的人们消暑纳凉提供了迅捷方便的选择。可恩施市检察院的行政检察官们却发现,这为居民提供“方便"的经营方式逐渐有变为“随便"之嫌,“随意放置”、“ 无证上岗”等行为暗藏着食品安全隐患。
今年2月,恩施市检察院行政检察办案组在走访时发现,某酒店大堂内一自动售货机24小时提供矿泉水、果汁、方便面等十余种预包装食品,但无论是在其电子屏幕内或是机身显著位置均未公示经营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信息。
“如若消费者因购买机器内食品受到人身财产损害,其不透明的公示信息将会对其维权造成阻碍。经营场所提供者亦有承担赔偿责任之风险。”为了解该现象是否普遍存在,办案组遂部署开展专项监督活动,重点对学校、医院、商场等人流量较大区域进行走访调查,发现多处自动售货机均存在证件、标识缺失或公示不全的现象,问题整改迫不容缓!
在调查取证基础上,恩施市检察院依法向职责部门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建议其对食品经营者利用自动售货设备从事食品经营,未按照规定公示相关信息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理,并强化日常监管堵住食品监管安全漏洞。
职责部门在接到检察建议后立即行动,一方面针对建议指出问题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5份,督促经营者及时在自动售货机醒目位置公示经营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及《食品经营许可证》等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在全市范围开展了整治食品自动售货机专项行动,摸清自动售货机数量及分布点位,因地制宜做好动态监管。经恩施市检察院与职责部门共同回访,涉案问题自动售货机均已整改到位。
“自动售货”不能变成“自行售货”,为消费者提供的“方便”更不能演变成经营行为的“随便”。近年来,随着社区团购、自动售货、直播带货等新业态行业逐步新起,食品安全监管难度亦不断加大,致使部分领域存在视角盲区。恩施市检察院此次开展行政检察专项监督,成功让自动售货机“持证上岗”,护牢四方机器小空间里蕴含着的食品安全大民生,为遏制新领域食品行业乱象贡献了检察力量。
下一步,恩施市检察院将进一步聚焦民生福祉,以自动售货机等个案为切入点,秉持司法能动为民理念,切实发挥行政检察“一手托两家”作用,与行政机关一道构建起民生保护“执法+司法”坚固屏障。
(恩施市人民检察院 赖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