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五大任务 保障能源安全 鄂尔多斯国投在行动

来源:东方网    2024-05-20 16:14
来源: 东方网
2024-05-20 16:1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立足资源做强主业助力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基地

始终致力于提升煤炭供应能力,加快推动煤矿增资入股,有序释放煤炭先进产能,切实壮大煤炭开采规模,全力推进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基地。目前,集团共有井田(矿区)10座,已投产2座,正在建设和开展前期工作8座,权益储量近60亿吨,权益生产规模3300万吨。

稳量、增量、扩量,做大煤炭产业规模。推动在产昊华高家梁、石拉乌素煤矿产能稳定,保障能源供应;全力推动陶忽图井田、新街井田等在建项目尽早投产,释放新增产能;加快办理察哈素二井、老三沟外围等6宗井田前期手续,尽快入股投产,并通过股权收购等市场化方式推动部分煤矿控股开发,同步争取新的煤矿资源,充分发挥资源“聚变”效应。

延长煤炭产业链条,增加收入渠道。做好项目储备和规划设计,积极参与全市边角煤资源开发,并利用煤炭资源,优选参与存量现代煤化工示范项目、煤制烯烃等煤炭精深加工项目,延长煤炭产业链条。同时,与国内头部企业、央企在矿建、物流、物资供应等方面探索合作,努力打造成为全市煤炭领域服务业引领者和行业标杆。

打通产业纵深链条   扎实做好能源安全保供工作

采取“上控资源,中联物流,下拓市场”业务模式,大力发展煤炭运销,积极推进保供煤业务。

上控资源,严抓煤源品质。依托我市煤炭资源禀赋及集团参控股煤矿资源,充分开发浙江物产、广州珠电、国家能源等客户资源,通过对矿井及煤质的考察比选,严格把控采购渠道和煤源品质。

中联物流,构建运输网络。构建“资源+运输+仓储+网络+服务”的煤炭物联网体系,打通运输干线,实现产运销有效衔接,形成全方位煤炭销售和运输配送网络。

下拓市场,力争辐射全国。与国能宁夏煤业、中煤蒙陕、华电开展长期战略合作,开展区内建仓业务新模式,与浙江物产、淮矿电力、上海中煤等大型企业在曹妃甸、天津港、日照港开展平仓、实装交货等业务,基本形成辐射沿海、走向全国的销售格局。

融合发展优化体系   提升“鄂尔多斯煤”品牌影响力

在做好传统能源供给的同时,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打造现代物流多式联运和供应链融合发展等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建设智慧能源仓储集疏运基地。

强化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物流集散地。安全、高效推动海勒斯壕铁路专用线项目建设,稳步推动乌审旗陶利庙南铁路专用线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同时,结合我市铁路、煤矿、物流园区布局情况,吸收鄂尔多斯东部煤、新疆煤,面向宁东,打造物流集散地,推进智慧能源仓储集疏运基地建设,传递“鄂尔多斯标准煤”靓丽名片。

推进“通江达海”通道建设,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围绕“朔黄下海大动脉”“浩吉通江新干线”,以市域“白货”物流中心为基础,推进我市通江达海体系建设,打造鄂尔多斯“无水港”。与国铁集团、国能集团、浩吉铁路等大型企业开展深入合作,打通我市非煤货物直达国内各港口的货运大通道。促成我市与浩吉铁路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构建高效、便捷的现代物流体系,助推我市“白货”南下。2024年已发运11列非煤货物到黄骅港,共发运pvc产品2万余吨,自业务开通以来,累计发运pvc产品3万余吨。

启动智慧物联平台,赋能产业转型。上线运行鄂尔多斯“通江达海”智慧物联平台,实现了集信息发布、线上交易、供应链金融、全程监控、金融支付、数据调取等多项功能于一体,打通了交通运输、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有效提高大宗货物产运销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综合服务水平,年内网货运输收入有望突破10亿元。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