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心坎上 送到家门口
推动 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 创优提质
———中共 泰安市委老干部局思想政治工作纪实
泰安市以“本色家园·泰安篇章:泰山金秋·汶水银辉”品牌为统揽,紧贴老干部身心实际,创新方式载体,着力构建“退休第一课、银发思政课、社区身边课”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着力提升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确保老同志始终听党话、跟党走。
坐下来“学”,上好干部退休“第一堂党课”。围绕破解干部退休后存在的党性教育“松、散、缺、慢、凉”问题,突出把握党建高度、思想深度、范围广度、接续时度、感受温度,通过集中举办干部退休“第一堂党课”,面向新退休干部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全省率先将省管干部纳入范围,实现对各职务层次退休干部全覆盖。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每个月为在当月退休的市管干部集中举办一次,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或市委老干部局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主讲人,教育引导新退休干部加强理论武装、增强党性修养、严明纪律规矩,始终做到对党忠诚、听党指挥、为党尽责。形式上坚持庄重、简朴、温馨的原则,党课主讲人、退休干部、服务单位工作人员面对面交流互动,定制荣休纪念牌,发放《金秋寄语》卡寄托党组织的敬重和要求,组织老干部集体重温入党誓词,撰写《银辉心语》庄严承诺,让退休干部学得进、有触动。去年以来,已举办市管干部集体荣誉退休仪式9期、省管干部荣誉退休座谈会1场,示范带动全市各级为2700余名新退休干部举办退休“第一堂党课”,在全市范围建立起长效运行机制。经验做法得到省委老干部局、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先后被中组部老干部局《老干部工作情况交流》、省委老干部局《情况反映》专题刊发推广,获评“泰安工作创新奖”二等奖。
走出去“讲”,组织老干部广泛开展“本色”宣讲。充分发挥老干部在理论宣讲、思想教育方面的独特优势作用,组织老干部宣讲骨干传播党的声音、讲好党的故事,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感染力。加强老干部理论宣讲队伍建设,建立起以省“本色家园·离退休党组织书记宣讲团”为龙头,以老干部“本色”宣讲团为骨干,各县市区、市直部门的老干部宣讲团、“五老”宣讲团为基础的老干部“1+1+N”宣讲体系。开展常态化理论宣讲,突出“一老一小”群体,组织老干部宣讲队伍广泛走进老年大学、街道社区等地,开展“开学第一课”等主题宣讲活动300余次,受众达6万余人。丰富宣讲形式载体,注重把大道理融入小视角、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搭建老年大学课前“微党课”“古树·古稀课堂”“乡村儒学讲堂”唠嗑式宣讲”等多元化载体。老干部“本色宣讲”志愿服务项目被省文明办评为“全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1人入选“山东省红色宣讲团成员”。有关经验做法在《大众日报》刊发。
送上门“教”,打造“社区月课”教育服务模式。办好家门口的思政课堂,在社区就近就便面向老干部开展“零距离”思政教育。增强师资力量,从各级党校、驻地高校、机关企事业单位聘请一批专家学者;从老年大学优秀学员、“五老”志愿者中选拔一批老年人才;从医疗卫生、法律服务等行业领域中吸收一批专业人才,让专家讲专业、让老同志讲自己的故事。突出常态长效,建立“菜单点课、按需选课,一月一课、循环开课”工作机制,每月组织专家走进定点社区开展授课。去年以来,确定10个老干部聚居的社区作为常态化教学点,举办理论辅导、知识培训等50余场次,有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坚持精准有效,围绕老同志所需所盼定制课程内容,设置“党建领老、文化养老、健康适老、技能惠老、智慧助老”五大模块,为老同志定制接地气、冒热气的思政课程,引导老同志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理论、增长知识、享受快乐。经验做法得到省委老干部局负责同志批示肯定,在山东老年大学《工作通报》刊发推广。
下基层“建”,建好用活离退休干部党建思政阵地。坚持党建引领、品牌统揽,整合利用各方资源,筑牢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立离退休干部党员驿站53个、主题党日活动共享基地63个,为老同志“走进来”参加理论学习和“走出去”开展组织生活提供阵地保障。泰安市主题党日活动中心、新泰市离退休干部党建指导中心等阵地,通过“主题党日+”党史宣讲、政治体检、政治生日片等方式开展党性教育,有效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印发《关于开展老党员品牌工作室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发挥老干部先进典型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打造出传授基层治理经验的刘欣工作室、传承红色家风的贾美荣工作室、化解群众矛盾纠纷的“老党员会客厅”等工作室110余处,为老同志在“小社区”搭建了发光发热的“大舞台”,成为老干部正能量的聚集地、服务群众的示范点。岱岳区“三姐”调解室、泰山区“红枫”老党员工作室赵立平分别被评为全省“最美老干部志愿服务组织”“最美老干部志愿者”。(赵皆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