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在天津市教育学会的指导下,由天津市民办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天津益中学校承办的“落实教学常规的思考与践行——数字化赋能教育教学,助推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交流活动”在天津益中学校顺利召开。国家督学、天津市人民政府首席督学、天津市教育学会会长王洪华,天津市教科院副院长乔盛,天津市教育学会副会长曹全路,天津市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璞,天津市教育学会副会长邹绍宁,天津市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霍晓宏,和平区教育局副局长王伟,和平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杨文利等领导出席本次活动。
据了解,2024年天津市教育学会民办教育专业委员会将结合民办学校实际,以专题研讨、经验交流、考察学访、重点培训,组织活动五种形式为抓手,不断推进落实专委会各项工作。此次交流活动就是帮助各校沉淀发展特色与优势,共同建设具有天津特色的民办学校规范、健康高质量发展之路的重要举措。
对于一线教学单位来说,具体的教学探索和创新实践则是助推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里程。会上,天津益中学校、益中西青学校校长李新结合学校的教学场景和策略,进行了《落实教学常规的思考与践行》的主题汇报。
为了让各学校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数字技术与常规教学的深度融合,天津益中学校还集中展示了英语、语文、数学、人工智能等七节课堂教学观摩课。
以英语课为例,张华聪老师带来《Unit 1 Knowing me, knowing you》的听说同步课,课堂上学生手持语音答题器,通过智能语音评测技术实现全班学生同时开展人机互动练习。张老师在大屏上调用查看班级整体和每个学生的朗读报告,针对性纠正错误发音,提升教学效率。此外,张老师还运用计时器、自由投票、随机抢答等多样化互动工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课堂参与度,有效聚焦了“信息化”教学方式和“个性化”教学成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丰富和探究体验。
在专家吴桐老师看来,这种基于信息技术的互动反馈、动态汇聚的学情,可以助力教师聚拢多元化的信息,更精准地瞄准课堂教学目标。一方面,和传统课堂相比,教师下发的任务能够覆盖到所有学生,AI+大数据即时评测和精准反馈也能指导教师精准教学;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专注度、任务完成度等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也能够基于多元的评价分析报告自我反思与改进,对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十分有利。
对于此次活动,和平区教育局王伟副局长表示,天津益中学校在教师队伍培养建设、教学管理等多个方面既秉承优秀传统,又与现代化理念和技术相融合,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赋能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教育影响力不断提升。希望益中学校在未来工作中,继续围绕数字化赋能教育教学这一主题,持续探索新型教与学模式,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以天津益中学校为样板,下一步,天津市民办教育专业委员会将持续探索数字化赋能下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最大化发挥数据资源对教学的辅助作用,实现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助力天津市民办教育优质化、特色化、多元化、智慧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