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康发布2023年发展和影响力报告,坚实迈向2030积极未来

来源:东方网    2024-06-07 10:50
来源: 东方网
2024-06-07 10:5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领军企业,艺康集团始终致力于提供水、卫生和感染预防解决方案与服务。上周,艺康发布了2023年发展和影响力报告,详细阐述了在经济、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展示了其在实现2030影响力目标方面的进展。

凭借逾百年的深厚积淀,艺康利用创新技术实现了积极的业务绩效和可持续发展成果,推动了客户和自身业务的盈利增长。同时,艺康始终将健康承诺实践于产品和服务之中,利用基于科学的解决方案、数据驱动的洞察和世界领先的服务,在增强自身业务的同时,为客户创造了共享价值和积极成果。

2023年,艺康与客户合作实现了以下积极成果:

节约了2260亿加仑(8.57亿吨)水资源,相当于约60个西湖的水量,可满足7.82亿人的饮用水需求;

·  为14亿人提供了安全的食品;

·  满足了600亿双手的清洁需求;

·  节省排放380万吨温室气体,相当于植树造林约19万亩,约等于100个上海共青森林公园的面积。

目前,艺康2030影响力目标各项完成度均超过60%。

艺康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hristophe Beck表示:“艺康期待一个既能够让企业实现利润增长,又能够对世界产生积极影响的积极未来。艺康在2023年取得了迄今最好的成绩,全新发布的发展和影响力报告展示了艺康与客户和合作伙伴合作如何帮助构建一个积极的未来。”

艺康不但通过与客户合作,发挥了自身最重要的影响力,还在其经营地和所在社区率先垂范,积极作为。2023年,艺康超额完成了自身的气候和水资源运营目标,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进水资源管理以期对水资源产生净正面影响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其成就包括:

·  艺康的欧洲业务实现了100%采用可再生电力,使公司到2030年在全球完全采用可再生电力的目标完成了80%;

·  艺康在中国南京的工厂获得了国际可持续水管理联盟(AWS)认证,公司获得AWS认证的工厂总数已达到10家;

·  艺康持续发挥水资源复原力联盟创始成员的作用,推动该联盟的成员从7家公司发展到37家企业,总计市值达到4.8万亿美元;

·  发布首份艺康Watermark™ 研究,该研究发现获得清洁和安全的水是全球消费者关注的首要环境问题;

·  持续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减少使用1450万磅原生塑料包装等。

作为我国环保产业的重要分支,工业废水处理也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之一。艺康同样认可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是解决气候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6月3日刚结束的2024国际工业水处理领袖论坛(IWLF)上,艺康大中华区钢铁和电力事业部地区副总裁王蓓就“工业水管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享。

我国工业发展规模大,对应废水处理设施基数大,种类多,分布广。然而,许多企业在废水处理方面的投入和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仍显不足。除了设备、药剂和人员的投入外,长期运营中的能耗成本也是一大挑战,如电力、氧气和蒸汽等。例如,一个钢铁行业的零排系统,能耗在长期运营中的占比可达60%以上。

王蓓表示,“‘双碳’背景下,新的发展形势对污废水处理的节能高效提出了更高要求。艺康强调以全面水管理,将污废水处理纳入到全厂的水管理流程,通盘考虑。从前端做好水资源的高效管理,也就缓解了后端污废水的处理压力,同时降低全厂用水综合成本,为企业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丰收。”

艺康旗下的专业水管理品牌纳尔科针对不同行业的需求与痛点,开发了一系列创新解决方案。艺康大中华区工业事业群产品应用总监申建坤博士在IWLF现场分享了冷却水系统数字化管理方案和动态水平衡管理方案。冷却水系统能够将水质数据在线化,为集团、分厂、系统提供多层级管理视角,提供系统性预测优化方案和管理建议。动态水平衡管理系统则以全面的数据分析为客户企业提供了精益控制,通过实时全厂用水状态发掘潜在问题点,并运行成本、水耗评估帮助发掘5-10%的节水机会,实现能效控制。

水资源管理与碳排放紧密相连,如果不充分利用可持续水管理的潜力,实现双碳目标和“零碳”未来将十分困难。无论在业务合作还是自身发展中,艺康始终优先考虑可持续发展举措,以在提升业务绩效的同时发挥更大的积极影响力。未来,艺康将以全面水管理和智能化技术为基础,与各行业合作伙伴携手推进可持续发展,助力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推动更积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