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新酒饮:梅见如何实现从“一颗好青梅”到“一杯好梅酒”的跨越

来源:东方网    2024-06-07 14:59
来源: 东方网
2024-06-07 14:5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从2014年就着手研发青梅酒,到2019年正式推出产品,再到如今成长为10亿级品牌,梅见亲历了中国酒饮市场的狂飙时刻,各类主打年轻化和场景化的新式酒饮概念曾屡见不鲜,但梅见对“新酒饮”的理解保持如一——回归中国风味,重新定义富有“东方味感+东方灵感+东方情感”的中国梅酒品类。

在历史悠久、佳酿遍地的中国,为什么引领酒饮行业“新风尚”的品牌会是梅见?

对消费趋势的把握

据里斯战略发布的《年轻人的酒——中国酒类品类创新研究报告》,年轻人更偏好低酒精度、适口性强且口味多元的酒类品类,这是他们对“好酒”的口味定义;另一方面,当代消费者钟爱一款产品,一定不仅仅是产品本身,更重要的是其背后所承载的内涵、价值与体验,特别在国潮风向下,他们对国货有着天然的好感。

在此基础上,梅见以多元化口味包容各类需求,以东方美学演绎、延伸酒饮仪式,最大程度契合了用户对“一杯好酒”的想象,受到追捧也并不意外。

对“原生自然”价值的差异化解读和诠释

从2014年就着手研发青梅酒,到2019年正式推出产品,再到如今成长为10亿级品牌,梅见亲历了中国酒饮市场的狂飙时刻,各类主打年轻化和场景化的新式酒饮概念曾屡见不鲜,但梅见对“新酒饮”的理解保持如一——回归中国风味,重新定义富有“东方味感+东方灵感+东方情感”的中国梅酒品类。

这种对“东方理念”的守正,对青梅酒赛道长期的专注,结合新酒饮品牌的创新基因,赋予了梅见沉淀“原生自然”价值的多样化可能。

而所谓“原生自然”,不是要追求单一的“原味”,也不是要引导品牌全面否定现代技术、生搬古法,而是不钻空子、不走捷径,坚持以品质为核心,不断开启中国酒全新的味觉革命。

这也正是梅见的“出奇”之处。

如西方的自然酒、精酿啤酒,也需要橡木桶的风味加持。历经多年创新迭代,梅见对青梅酒风味的理解,已经不止于梅香、梅酸的“原味”风格。

去年至今,这一品牌还陆续推出了融合金桂、青柑等东方风味系列产品,和采用橡木桶陈酿的原果原酿系列。其中,原果原酿系列产品甚至在上市之前就已经在国际烈酒大赛上揽货了金奖。

为了赋予酒液独特的色、香、味升级,梅见将大量的精力放在了最核心的原材料上。在原果原酿橡木桶系列中,梅见采用了产自中国长白山的蒙古栎,把原生风土融入到了梅酒当中,让整个酒体具有更加幽雅的复杂的香气,和立体醇厚的口感。

宏观来看,正是这种在酿造工艺和风味层面的积极创新,成就了梅见引领“原生自然”新风尚的差异化道路。

而在这场味觉革命背后,梅见真正的底气也逐渐浮出水面——口味的多样性只是A面,对上游供应链的深耕则是消费者看不到的B面。

换言之,梅见之所以得以实现规模化增长,是在于实现了过往玩家难以做到的——对上游青梅产业链的改造。

打造全产业链酿酒企业

改造产业链与供应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尽管梅见的足迹已遍布全国四大最核心的青梅种植基地,占地近千亩的江记酒庄已成为一座巨型的现代青梅酿造工厂,梅见也是行业内为数不多连接上下游产业配套的全产业链酿酒企业。

标准化与产业化是现代餐饮规模拓展的核心命题,以史为鉴,饮料巨头们,无论是星巴克抑或是雀巢,都是通过对上游供应链的工业化改造,让茶或咖啡等品类从小众走向大众。

用现代化的方式改造青梅产业链,本质上是一道效率命题,但梅见在此之上,多走了一步,它要做的是制定标准,坚守本源。

最直接的案例就是青梅的采摘,梅见以一种“反效率”的方式坚持手工采摘,这种做法一开始并不被很多人理解,有些果农甚至觉得“没事找事”。但为了保证青梅的成熟度与果实的完整性,在兼顾提升果农经济效益,拓宽产业链路的同时,梅见实现了从“一颗好青梅”到“一杯好梅酒”的跨越。

总结来看,梅见留给中国新酒饮甚至是更多消费品品牌的启示在于:定义一个趋势、造一个风口的背后,是对行业本源的守正,佐以现代化方式重新定义行业的“出奇”。(企业供图)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