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底线”思维 锻造责任担当

来源:东方网    2024-06-21 10:28
来源: 东方网
2024-06-21 10:2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当前复杂的时代背景下,新修订颁发《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每名党员干部而言,不仅进一步明晰了责任担当,更是一次理想信念的深度体检。作为党员干部,应以纪律铸魂,强化宗旨意识,锤炼修养品质,锻造优良作风,为推动党高质量发展提供纪律保障。

知纪明纪,心怀敬畏不逾矩。纪律,既是维护党团结统一、保持创新力和战斗力的有力武器;也是党从严管理的“戒尺”,是不可逾越的底线。在《条例》学习过程中,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心存敬畏、手握戒尺,理解和掌握行为边界,熟知和背记违反六项纪律的行为,明确何可为何不可为,始终将纪律视为不可触碰的红线。全体党干部应自觉以《条例》为行动指南,知行合一,步稳笃行,确保自己始终在《条例》范围内活动,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自我审视,心存戒惧慎独行——恪守道德的底线。守住拒腐防变的防线,关键在于守住内心。任何违反《条例》的言行,根子都指向个人的品性修养。只有坚守信仰,灵魂干净,心存敬畏,才能知底线、明危害、守纪律。在当前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党员干部时刻面临被“围猎”的危险,“吃顿饭没关系”“收几张卡能如何”的侥幸麻痹心理还有一定市场。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应始终以《条例》为标尺,常学常新,不断强化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增强道德修养,做到内无妄思、外无妄动。同时,应以《条例》为镜,自重自省,时刻警醒自己,及时纠正偏差,避免在小事小节上失守,坚决抵制各种诱惑,确保自己的行为始终符合党的纪律要求。

德行并重,胸怀使命敢担当。新时代赋予了我们新的使命,全体党员干部应勇担时代重任,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作为党员干部,更要深入学习党的先进理论知识,不断提高思想站位,坚决拥护党的决策,做到坚定维护追随,紧密围绕中心工作,不懈奋斗,贡献力量。始终牢记“群众至上”的宗旨要求,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倾听民意,解决民忧,真正做群众的“贴心人”。面对困难和挑战,勇于担当,敢于作为,坚持原则底线,坚守纪律红线,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为维护党的形象和荣誉站排头冲在前。

《条例》是每一名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检验理想信仰的“试金石”。广大党员干部应以此次学习为契机,进一步提升自我修养,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扎实的作风,投身于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争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书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绵阳科技城新区  刘海军)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