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数据感受经济回升向好“脉动” 中国高质量发展活力奔涌

全国已有13个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和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落地实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透过数据感受经济回升向好“脉动” 中国高质量发展活力奔涌

来源:央视网    2024-06-24 06:15
来源: 央视网
2024-06-24 06:1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希望的田野上·三夏时节】各地抢抓农时有序推进夏种夏管

各地抢抓农时,推动夏种、夏管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眼下,江苏进入水稻栽插期,今年,全省预计种植水稻3337万亩。在海安市的高标准农田里,当地引进了新型插秧机械,运用钵苗摆栽技术,实现秧苗入田即正常生长,而此前普通插秧机栽插的秧苗,大概需要5—7天后才能在大田里成活。在兴化市,当地组建的“为农服务队”配备了各类农业机械,为种植户提供育秧、插秧等全流程托管服务,效率提升的同时,栽插成本降低不少。

浙江夏种工作陆续展开,单季晚稻播种率超七成。在桐庐,水稻田上无人机齐头并进播撒水稻种子,五台无人机一天能播种700多亩土地。

面对皖北持续高温天气,安徽宿州采取用播种机直接播种水稻种子,然后再进行灌水保墒,促进水稻发芽、出苗的方式,确保夏种质量和进度。这种方式不需要提前抽水泡田,可以节约30%—40%的水资源。

各地夏管也在有序推进。在黑龙江嫩江,正在进行大面积玉米施肥作业。今年,各大农场通过为农机搭载智能控制系统,在驾驶室内就能调整翻地施肥的深度,提高效率、标准统一,保证土壤墒情适宜、农作物营养充足,方便后续管理。

在吉林大安市的5万亩盐碱地水稻种植基地,改良技术人员正在使用无人机进行施肥作业,助力盐碱地稳产增产。今年,全省通过改造提升中低产田、开发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扩大农业生产空间,粮食种植面积比上年提高50万亩以上。

各地多举措加快推动工业设备更新

我国推进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方案出台两个月来,全国已经有24个省(区、市)出台了具体的实施细则,通过财税金融等举措,支持企业加快生产设备更新。

这两天,杭州萧山的这家汽车轮毂轴承企业投入了4000万元新改造的智能化产线正在用电调试,新产线可以将生产一个轴承的时间缩短到15秒以内,大大提高效率。

让企业敢投资的政策,是浙江今年专门为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压力出台的设备更新金融扶持政策,企业不仅可以拿到设备投入三成的技改补助,还能通过“政、企、银”三方金融担保体系拿到优惠的贷款。

目前包括浙江在内,全国24个省份都已出台了实施细则,各地都在通过落实落细财税金融、用能用地等保障的支持举措,推动企业进行低效设备替代和绿色设备使用。安徽、山东、江苏等15个省份通过打造智能工厂为标杆示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改造。四川、重庆等地支持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建设智慧供应链,引导大企业开放自身数字化能力,帮助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

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下一步,将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强化标准引领、加强要素保障、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加快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力争到2027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90%以上,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5%以上。

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落地实施

记者6月23日从国家卫生健康委获悉,全国已有13个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和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落地实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取得初步成效,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已覆盖所有市、县,并向社区和乡村机构延伸覆盖。监测显示,全国70%以上的卫生院已与上级医院建立稳定的远程医疗协作关系。优质医疗资源回流县域、下沉基层效果初显。今年,我国将进一步健全机制,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

第三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闭幕

为期五天的第三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6月23日下午闭幕,初步统计共达成中外版权贸易协议2100项,少儿类、社科类、文学类为输出品类前三。

作为世界第二大国际书展,本届北京图博会版权贸易成果丰硕,71个国家和地区、1600家中外展商、22万种中外图书集中参展,并举办1000余场文化活动,总参观人数约30万人次。

精品出版物展首次大规模、成建制展示近年来出版的重点丛书套书,网络出版馆提供虚实融合的阅读体验,AI编辑、按需印刷展示着出版领域的发展趋势。图博会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科技创新等领域的优质内容受到国际出版机构的青睐,成为中外版权合作的核心内容。

我国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种群总体恢复增长

记者从国家林草局了解到,近十多年来,我国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大熊猫等旗舰物种保护研究中心,实施48种重点濒危野生动物拯救保护工程,促使野生动物种群呈现总体恢复增长和栖息环境不断优化的良好发展态势。

大熊猫野外种群从上世纪80年代约1100只增长到近1900只。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东北虎、东北豹数量分别从2021年国家公园设立之初的50只、60只增长到70只、80只左右。亚洲象野外种群从1985年约180头增长至超过300头。朱鹮野外种群数量由1981年重新发现时的7只增长至7000只以上。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数量从40年前的仅存2群不到10只增长到7群42只。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的蓝冠噪鹛达到300只。

监测显示,集群鸟类也进入恢复性增长阶段。今年,全国908个水鸟集群越冬区同步监测记录到越冬水鸟505万只,为迄今为止我国越冬水鸟同步调查监测数量最高纪录。

我国完成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最大规模垂直起降飞行试验

记者从航天科技集团了解到,6月23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完成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次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此次试验是目前国内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最大规模的垂直起降飞行试验,为2025年如期实现4米级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飞奠定了坚实技术基础。

生态环境部首次发布公路环评导则

生态环境部近日首次发布关于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要求通过优化选址选线避让或减少占用环境敏感区,从源头减少对生态系统、沿线居民等的不利影响;强化生态保护、噪声防治等要求,推动建设绿色低碳公路。

横琴口岸年客流总量突破1000万人次

据珠海边检总站横琴边检站统计,截至6月22日21时,横琴口岸本年度出入境客流总量突破1000万人次,同比增长约44.4%。

成达万高铁全面进入桥梁架设阶段

6月22日,成达万高铁鲤鱼河特大桥开始架梁施工,标志着这条高铁全面进入桥梁架设阶段。成达万高铁连接四川成都、达州,重庆万州区,新建线路全长419.8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建成通车后,从成都经达州到重庆的行车时间将由5个小时缩短到2小时以内。

我国最大海上自营油田累产原油突破1亿吨

记者6月23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海上最大自营油田——绥中36-1油田累计生产原油突破1亿吨,成为我国第一个生产原油超亿吨的海上油田。绥中36-1油田位于渤海湾北部,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3亿吨,目前拥有24座平台,日产原油超8900吨。

黑龙江今年将开展100项文旅特色活动

黑龙江将启动夏季避暑“百日行动”,今年将先后开展100项文旅特色活动,从产品线路、业态融合、服务提升、要素保障等方面提出50条措施,推动旅游从“一地一季”向“全域全季”转变,满足游客避暑度假不同体验的游玩需求。

【责任编辑:刁云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