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示范区”迈向常态化 优化支付服务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

5月9日,挂牌成立尚未“满月”的成都天府机场境外来宾支付服务中心迎来了一项艰巨任务:一支来自境外的旅行团刚下飞机,每位旅客都带着不同的需求与问题前来咨询,有的关心汇率问题,有的想要了解国内的银行卡刷卡问题,还有的想要了解国内移动支付使用方法。

从“示范区”迈向常态化 优化支付服务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

来源:金融时报    2024-06-25 08:56
来源:
2024-06-25 08:5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5月9日,挂牌成立尚未“满月”的成都天府机场境外来宾支付服务中心迎来了一项艰巨任务:一支来自境外的旅行团刚下飞机,每位旅客都带着不同的需求与问题前来咨询,有的关心汇率问题,有的想要了解国内的银行卡刷卡问题,还有的想要了解国内移动支付使用方法。

“我们当时还遇到了一个棘手情况。”在支付服务金融专区的中国银行工作人员说,一位旅客在使用外币兑换机兑换美元时,由于客户长时间未确认牌价,不仅未兑换成功,外币还被机器吞掉,服务中心的中国银行员工立即联系厂商及时进行处理。旅客们也为中心服务人员的耐心解答点赞,并在留言簿上写下了好评。

这是该服务中心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也是服务中心工作的日常写照。机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是不少外籍人士的入境第一站,是推动支付便利化工作的示范窗口。这个小小的服务中心背后,是我国支付便利化行动不断深化的见证。

多方共建“不打烊”的服务区

《金融时报》记者来到成都天府机场时发现,这个境外来宾支付服务中心集合了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外币兑换商等综合涉外“一站式”服务,完成了来蓉涉外支付服务口岸的最后一块拼图。

专人服务、“7×24小时”保障,天府机场境外来宾支付服务中心提供“不打烊”的人工服务。这背后是来自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机场等多方的利益协调与合作。

“这个支付服务中心的设备和员工目前主要由中国银行提供,但背后离不开多个部门和机构的‘搭把手’。”中国银行网点的工作人员介绍,在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的统筹下,银联、支付宝、微信等机构也都参与了共建。例如,参与前期项目统筹、物料搭建、现场工作人员培训、服务点外包人员的部分费用等。机场则在选址、租金方面给予了便利和优惠。

除了银行的直接参与,这个服务中心还设立了电信服务专区和外币兑换专区。其中,早在2月7日,全国首个机场电信营业厅就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营业,面向国内外旅客提供手机号码办理、手机终端、免费充电、手机补卡、手机号卡复机、电信业务咨询等基础服务,境外来宾可用护照便捷办理手机号卡。

“为了方便境外来宾使用,免去其注销等额外的麻烦,我们专门提供了7天、15天、30天的短期卡品方便使用,办理便捷,离开中国时不用办理注销手续。”营业厅的工作人员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携程外币兑换门店则依照国家外汇管理局个人结售汇和个人本外币兑换等特许业务相关规定为国内外旅客提供货币兑换服务。该网点提供“7×24小时”柜台人工服务,国内外旅客可以将41种外币现钞兑换成人民币现钞,也可以用人民币现钞兑换到41种外币现钞。

“旁边就有中国银行的支付服务中心,为什么还需要携程这样的货币兑换服务?”面对这样的问题,工作人员指了指现场的标志,原来携程的优势在于“币种多”。据了解,机场这家携程门店还可提供多达14种外币(韩元、欧元、新加坡元、印尼盾、瑞士法郎、泰铢、美元、新西兰元、港元、加拿大元、日元、马来西亚林吉特、英镑、澳大利亚元)由小面值现钞组合成的零钱包产品,也提供了人民币零钱包(由人民币现钞面值50元、20元、10元、5元各种数量组合而成),以便更好地满足国内外旅客出行支付需求,平均每笔兑换业务的办理时长在3分钟之内。此外,国内居民还可以通过手机App“携程旅行”进行外币预约,可以按照自己选定的时间和网点进行取钞。  

从实际出发不片面追求“大而全”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在机场创建各具特色的优化支付服务示范区几乎成为重点城市的“标配”。例如,上海市在浦东国际机场和虹桥国际机场打造3个外籍来华人员“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和1个支付服务区,为外籍来华人员提供支付、电信、文旅、交通综合“一站式”服务。福建省、湖南省、海南省、甘肃省、青海省、大连市、青岛市等在方案中明确建立机场示范区,北京市持续做好首都国际机场、大兴国际机场示范区服务工作,提高机场外卡受理、外币兑换、服务咨询等便利化水平,充分发挥“入境第一站”作用。大多数地方的示范区多采用“人工+自助”模式。其中,人工服务主要集中在客流量较高的时段。

相较而言,天府机场“7×24小时”的人工服务显得很“奢侈”。

中心工作人员表示,这一安排也是考虑到天府机场有一些国际航班的到达时间是晚上,这时候可咨询、办理业务的网点本身就很少,外籍人士在支付等方面的服务需求更亟待得到满足。

6月12日23时,两位来自印度的乘客赶到该中心现场咨询支付等相关事宜。“有时候大家会问我们一些其他问题。‘五一’期间,一名迪拜旅客在我们这里用外卡取现后,还在我们的帮助下尝试了微信和支付宝绑外卡。我们还向他介绍了成都著名景点和小吃。”现场的中行工作人员介绍说。

这些服务得到了外籍人员的点赞,也得到了相关政府部门的认可。

阶段性成果显现

自3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以来,连续数月,围绕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各地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披露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银行网点主阵地作用有效发挥,全省94%的网点建成支付适老标准化网点,99.5%的网点支持境外人员简易开户、2700余个网点可受理外币兑换,累计向社会兑换现金零钱包61.4万个。卡基支付环境显著改善,外卡交易金额同比增长42.9%,重点商户实现外卡受理全覆盖,取得阶段性成效;外卡移动支付服务境外来川人员16.9万人次,同比增长15倍。

放眼全国,相关工作也取得了积极进展。据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介绍,近两个月来,平均每个月有200万外籍人士使用移动支付,交易笔数约1900万/月;此外,支付宝和财付通等已经引进了13个境外电子钱包……这些都显示,外籍来华人士的支付更加畅通。

有业内人士表示,现阶段,在国务院文件的引导下、在人民银行的牵头下、在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相关工作得到了显著推进。要让这些工作进一步做好做实,关键是要找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形成长效机制。

“推动支付便利化要久久为功,一直抓下去,把支付领域的痛点、堵点解决好。”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青松表示,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外籍来华人士,都能享受便捷的支付服务。此外,支付便利化与交通、出行等多领域的便利化是一个整体,是一个长链条中的一环,希望通过支付的便利化以及各个环节的协同,推动营商环境对外开放再上新台阶。

“支付服务是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抓手。”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有关业务负责人表示,念好优化支付服务“三字经”,打好支付便利化工作“组合拳”,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和境外人士支付需求。

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表示,将会同相关部门,持续构建优化支付服务长效机制,立足于“点”,加强银行网点阵地建设;立足于“线”,纵向拓展行业重点商户;立足于“圈”,横向打造支付便利化精品商圈。

【责任编辑:刁云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