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高亢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抒发感恩祖国的深情;参加百场惠民公益演出,把舞台搭在基层,让艺术贴近百姓,在美丽淳溪建设中弘扬时代精神,唱响正能量之歌,用实际行动践行一位热心公益事业志愿服务者的社会责任和担当——他就是高淳区淳溪街道戴村村民史书仁。史书仁编排参赛的《拐杖舞》荣获“中国广场舞联合会江苏分会广场大赛优秀表演奖”。
今年63岁的史书仁,1977年参加工作,2000年单位改制下岗。下岗后,他自谋职业先后学习了美容美发及推拿养生,期间他一直喜爱文艺,热衷于文艺活动。“小时候家里穷没有机会考艺校,进入社会后我一直参加各项文化公益活动。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区,每年我都参加5至6场演出,通过文化惠民演出形式,弘扬时代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让市民群众享受到健康明朗,寓教于乐的‘文化大餐’”。史书仁在现场说道。
每天傍晚时分,史书仁都会带领团队成员在淳溪街道人民广场进行排练,遇到雨天,他们则在小区地下室进行。这一坚守,便是24个春夏秋冬。“我们这个公益演出团队,今天之所以能在舞台上歌声嘹亮,舞步流畅,动作协调有力,归根结底与史书仁老师不计个人得失,乐于奉献的精神是分不开的。每一场节目的演出,史老师从节目策划到歌舞戏编排再到节目主持,他都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谈及史书仁对公益演出的付出,队员戴东梅感慨地说道。
为了弘扬雷锋精神,史书仁带领南湖文化演出团队深入乡村和社区,开展了多场惠民公益文艺演出活动,让文化果实惠及千家万户。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诗歌朗诵《雷锋之歌》《五星红旗》《再唱山歌给党听》、舞蹈《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拐杖舞《快乐宝贝》、时装秀《宝贝你最美》、锡剧《珍珠塔》等20多个节目轮番上演,让百姓一饱眼福。“这样精彩的文艺演出,既为我们带来了一场便利的文艺盛宴,又丰富了我们村民的文化生活。”村民孙三美说道。
在二十余载的文艺演出之路上,史书仁一直扎根农村,真诚奉献。外表粗犷的他骨子里却十分正派善良、有情有义,这般信念也支撑着他走上24年的公益爱心之路。
今年3月11日,农历二月初二,民间俗称“龙抬头”。这天一大早,史书仁来到浅水湾小区参加为老人理发志愿服务。作为公益团队里称职的“理发专业户”,史书仁连续为20多名居民剪发理发。“不嫌脏,不嫌老人有气味吗?”“脏了就脏了,回去洗洗嘛,有什么关系。”面对采访的疑问,史书仁直言不讳。不仅如此,他还常常带上剪发工具和团队一起上门服务,为老人送上关心与温暖。
提及公益爱心之路上最难忘的事情,史书仁提及,10年前的一个下雪的冬天,他突然接到好友电话,说乡下一位同事的父亲,因身患重病即将离世,根据当地风俗,想请他前往这位老人家帮他最后一次理发。尽管家人对此表达了担忧和反对,但史书仁依旧带上工具,步行2公里帮助这位老人完成了理发心愿。
说起史书仁做好事,左邻右舍都纷纷为其竖起大拇指。今年5月26日的清晨,史书仁像往常一样在濑渚洲公园晨练,一名男士在身后不远处突然摔倒不省人事。他急忙跑过去进行施救,并让身边同事拨打120寻求帮助。后经医生诊断,原来这名患者由于低血糖,造成了短时性休克。
辛勤的耕耘,换来了丰硕的果实。多年来,史书仁本人及团队先后荣获南京市老年人体育竞赛优秀奖、南京市广场舞“天柱山杯”决赛一等奖、平澜府第一届广场舞二等奖、高淳区扫雪除冰志愿服务工作先进、南京市体育局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等荣誉。
采访结束时,史书仁说道,下一步,他会继续将丰富文化供给和锻造文艺精品结合起来,将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文明力量结合起来,不断推广融合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优秀文艺作品,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邢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