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深做实新时代“枫桥经验 ”以“四治融合”赋能基层治理新样态

来源:东方网    2024-07-09 11:20
来源: 东方网
2024-07-09 11:2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陈巴尔虎旗人民法院认真落实“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参与诉源治理,强化诉调对接,优化诉讼服务,以政治、自治、善治、法治“四治融合”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为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和高效法律服务。

一、坚持党的领导,理解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科学内涵,强化共治共享的“政治动能”

新时代“枫桥经验”是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一种基层社会治理经验,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立足法院职责定位,更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坚持党的领导,着力化解纠纷。

(一)依靠党委共管。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开展针对性调查研究。各基层法庭与镇党委、司法所、社区等部门对接、设立法官工作站,创新法官入网格工作机制,广泛开展法律宣讲、普法宣传、法律咨询、诉讼指引、诉调对接、矛盾化解等特色司法服务。总结提炼出了“依靠辖区党委政府、促进企业与业主平等对话、庭(法庭)所(司法所)合力诉前解决”的诉源治理创新做法形成长效机制。

(二)强化党建引领。以党建工作为核心,优化布局配置,构建功能齐全的“诉服大厅”,配置涉企、涉军等案件绿色通道。立案受理、信访接待等工作窗口秉承“如我在诉”的工作理念,切实将便民工作落到实处。整合多方资源,打造诉源治理“大调解网络”,对案件采用“调解先行”的原则,争取实现一次性解决纠纷。邀请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等参与案件调解,切实解决群众难题。

(三)推动党员共抓。诉讼服务大厅“自助立案+人工导引”无缝衔接,设立由党员担任的诉讼服务导引员,便民服务再度升级。深化分调裁审,实现繁简案件“快慢道分离”,聚焦“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两项重点任务,科学评定党员绩效工作,全力打造“一体化、集约化、亲民化、便民化、智能化”诉讼服务新模式。

二、坚持依靠群众,夯实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为民根本,织密“非诉挺前”的“自治网络”

陈旗法院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提升基层法庭“抓前端、治未病”,一体推进“四源共治”。

(一)夯实调解队伍“育好苗”。做深做实多元治理,健全多元解纷整体格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无讼社区”“无讼嘎查”创建。将百余家基层治理单位纳入特邀调解名册,推动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网络体系。

(二)提升法治意识“广知晓”。基层法庭立案窗口推出“订单式”普法宣传活动,精准对接企业、群众的法律需求。立足岗位职责,强化能动司法理念,立足市域社会治理工作大局,充分利用好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媒介,发挥宣传矩阵作用,针对性地加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多元解纷工作的知晓率和认可度。

(三)接受各界监督“常态化”。持续强化基层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各项事业发展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紧盯政治建设,加强业务素质及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升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三、建立法庭品牌,提升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成果延伸,瞄准前延后伸的“善治靶心”。

陈巴尔虎旗人民法院推进“一庭一品”法庭品牌建设。

(一)宝日希勒人民法庭打造网格解纷,法护绿色矿山品牌。宝日希勒人民法庭着力打造“法护绿色矿山”品牌,开展“法官入网格”工作成效显著。采取“1+6+N”法官团队入网格方式推进诉源治理推进工作——“1”即由1名法官全程负责参与解释诉源治理工作,“6”是辖区内共有4个社区、2个嘎查,“N”即多名网格员。法官团队配合社区、嘎查细化明确创建目标、创建矛盾纠纷办理机制,从而使各类纠纷分层化解、分流递减。

(二)哈达图人民法庭打造巡回审判,法润曲水河畔品牌。针对辖区少数民族群众的语言特点和多元诉讼需求,哈达图人民法庭成立“三言两语”法官工作站,为辖区居牧民提供汉语、蒙古语、鄂温克语诉讼服务,保障少数民族当事人合法权益。着力打造巡回法庭“精品庭审”,邀请有关单位、学校现场观摩巡回法庭庭审,延伸普法课堂受众半径。

(三)完工人民法庭打造延伸服务,法耀天堂草原品牌。完工人民法庭“零距离”倾听企业心声,主动为企业送法典、解难题、优服务。鉴于牧户居住分散、流动性强,牧业承包、草牧场等纠纷居多的特点,结合“走农户进牧户访商户”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难题,积极拓宽司法便民方式,法官“上门办案”成为常态,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

四、坚持“如我在诉”,保障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举措落地,奏响定分止争“法治强音”

陈旗法院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有效尝试,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一)精准做到“事要解决”。积极推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道交一体化”平台全程在线管理,人民法院的预防化解职能精准延伸到了纠纷产生的初始源头。在调解纠纷时强调做好“三抓三放”的三个阶段工作,即抓庭前调解,让当事人充分释放不满情绪;抓庭审过程,让双方放下敌对情绪;抓庭后调解,让双方放下后顾之忧。

(二)努力做到“理要讲全”。将判后答疑工作、首办责任制工作纳入法院干警的日常考核,形成“判前释法、判中释明、判后答疑”的工作机制,要求干警填写“判后答疑接待表”,将答疑环节、内容、结果等详细记录在册,督促承办法官做好当事人的法律释明工作,努力达到双方当事人“胜败皆服”的目标。

(三)着力做到“案要止争”。陈旗法院多措并举,严把案件“质效关”,院领导带头办理疑难复杂类案件,审判管理部门对“四类案件”、重大疑难案件全流程监管,定期开展案件评查会议,设置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实施方案,主动将多元解纷的成果转化为为群众办实事的实效上来,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的解纷需求,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陈巴尔虎旗人民法院立案庭 沈玉)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