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严峻复杂的治安形势,静宁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积极应对、主动创稳,充分发挥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强化街面巡防,加大社区走访调研,全面排查风险隐患,竭力做实做强基层基础,初步形成了“治安好、出事少、基础牢、群众满意”的可喜工作局面。
前端感知 因情施策 提升化解能力
化解矛盾纠纷,历来是形形色色的警情处置中较为棘手的一类,稍不留神容易引发极端案事件。2023年8月以来,辖区某城乡结合部行政村的胡氏兄弟因一起陈年伤害案件民事赔偿事宜大动干戈、多次发生摩擦冲突,加之两家互为邻居,日常矛盾积怨较深。获知这一重大隐患警情后,派出所主要领导立即派遣民警参与干预,并第一时间向上级汇报,积极协调镇综治办、司法所、驻村包片干部、村支两委成员共同参与调处。联合工作组从法律道理、民风习俗、亲情关系入手,拉家长里短、消除心理隔阂。经过数次上门耐心细致的工作,兄弟二人最终冰释前嫌、达成协议、握手言和,有效避免了一桩恶性案事件的发生。这仅是城关派出所日常排查调处矛盾纠纷的一个缩影。
面对经济社会转型期,各类突出矛盾凸显,因劳资关系、债务纠纷、婚恋家庭、邻里关系、转业安置、征地拆迁等引发的治安问题层出不穷、屡见不鲜。平时工作中,城关派出所民辅警不断增强敏锐性、预见性,坚持预防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先后总结出“当场训诫法”、“说服开导法”、“寻根查源法”、“宽严相济法”等十种工作法,因案施策、因情施策,收到明显成效。今年以来,先后成功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6起,最大限度遏制了“小转大、民转刑”案事件的发生。
联勤联动 共建共治 提升防控水平
一座城市的发展,平安和谐至关重要。面对13个社区26个行政村的繁杂治安管理任务,城关派出所树牢“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巡防理念,先后组建保安员、楼管员、出租车(公交车)司机、快递小哥、外卖小哥等五支义警队伍,充分发挥其接触群众面广量大、情况熟悉的优势,滚动式开展反电诈、反家暴、防火防盗、平安建设等法治宣传活动。及时收集、研判治安动态信息,主动做到早发现、早处置,先后消除各类治安、安全隐患80余处,义务开展社会面巡逻防控6300余人次,有力构筑起平安城区的靓丽“枫警”线,激活了群防群治、联勤联动、共建共享的神经末梢。
社区民辅警以“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为契机,通过“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等开展实地调查走访,真正掌握了第一手治安要素信息。并同辖区企业单位、个体商户、社区群防群治组织建立起微信工作群,进一步加强了与社会各阶层、各行业的沟通联系,为全面有效把控全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警民鱼水 问需于民 提升服务质效
群众工作是公安工作的根基和生命线。城关派出所始终坚持民意导向,大力推行从“小案件”办起、从“小纠纷”调起、从“小困难”帮起、从“小事情”做起、从“小隐患”改起的“五小警务”模式,今年先后救助服务群众150余人。其中帮助群众找回遗失物品20余件,找回走失少年儿童30余人,救助酒醉人员40余人,开展送证上门16次。民警用足用活线下宣传手段,在农贸市场、广场、街道、公园等人员密集场所悬挂宣传横幅、张贴普法海报、发放宣传手册,教育引导群众学法懂法守法用法,遇到矛盾问题自觉运用法律武器解决。并借助“静宁公安”公众号等新媒体,加大正面宣传引导,采取综治协调、法律引路、情理疏导等有效手段,助力各类治安问题的精准及时解决。
通过“田园警务”、“背包警务”、“脚板警务”等一系列警民恳谈活动,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主动征求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公安工作的批评意见、中肯建议,实现了“双向奔赴”,做到了人亲、地熟、情况明,真正意义上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密切融洽了警民关系,取得了老百姓的支持、信赖和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