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时代“三农创新共同体”协同发展模式,多位一体全面提升农村新质生产力

来源: 东方网
2024-07-22 11:4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济南市平阴县孝直镇因“恪守孝道、忠厚信直”而得名,是“和圣”柳下惠的故里,素有“翔鸾之乡”的美誉,曾荣获“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全省乡村振兴示范镇”“省级文明镇”等称号。近年来,孝直镇全力统筹协调,推动资源整合,打造新时代“三农创新共同体”协同发展模式,以“提升区域三农服务管理工作水平”为总体目标,“包容万象,互联互通”为基本标准,“总体设计、突出重点、分步施策”为实施原则,大力推进智慧农业、数字人文、种业科研多方融合发展,为全面提升孝直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前进动能。

一、“数智服”并进,“三链同构”加强农业科技赋能

近年来,孝直镇积极推进数字建设、智慧农业、平台服务纵深化发展,打造全产业链条,实现“三链同构”。一是数字资源管理成效显著。孝直镇按照职责定位和服务范围,整合“146”村级治理体系,开设农村产权交易服务,打造孝直镇农产品交易数据中心,实现交易数据的可视化分析;积极承担济南市数字乡村建设试点,集成智慧化摄像头320余路,实现对作物生长的全面监控;建设高标农田智慧管理平台、数字乡村平台等,通过数据的动态分布,及时了解村内实况和工作进展;数字化监管人居环境整治,营造蕴含独具乡村特色、人与自然相适的生态环境体系。二是智能科技应用遍地生花。孝直镇共有农业专业合作社147家、家庭农场248家,各类设施农业大棚采用物联网技术实时检测多场景开展应用,智能地埋渗灌节水灌溉、液体地膜等多项新专利技术引领优势产业提质升级,站杆式喷灌、地埋式渗灌等五种节水技术在全镇集中展示推广,覆盖面积超1.2万亩;推进现代设施智慧农业、智慧畜牧,推进高标农田提升2.64万亩,实施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灌溉农田5.6万亩,建设投产智能温室育种大棚1座、智能连栋大棚1座,高效节水农业水肥一体化新技术等,新建各种冬暖式大棚、春暖式大棚超10000个,配套推动智慧物联网、微生物菌肥等一系列技术落地,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通过集成应用新一代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现代农业信息技术,搭建以数字农场管理系统为依托的“无人化数字农场”,打造全天候、全过程、全空间的数字农场示范样板。三是“云端”服务平台应运而生。通过“万物互联”赋能产业发展,推进生态、业态、形态聚合式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和集体资产线上管理;通过积分管理让利本地居民,重点塑造以孝直镇“和”“孝”文化为核心的价值体系;通过全民参与,信息互通构建以信息技术支撑全民互动参与的乡村治理体系;以一网一站帮办代办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政务服务体系;运用“公共云”技术实现体系再造,推进云端技术在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安全管理、政务服务等方面的应用,提升乡村振兴水平。

二、“农文旅”融合,“三元共治”扩宽农业振兴之路

孝直镇按照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积极贯彻落实“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推进乡村旅游集聚区建设,培育生态旅游等新业态”部署要求,走好农业、文化、旅游产业“三元共治”的发展之路。一是以农兴文,用好“两大资源”。建设孝直镇现代农业展厅并投入使用,有效宣传本地“三作三收”农耕文化、“支部领办合作社”改革思想与“汇河两岸是吾乡”的乡土风情,有效普及农业数字化知识;使省级音乐类非遗加古通“扎根在大地上”,通过实地演出、宣传片制作、游客体验等多种形式,依托新媒体平台讲解农耕文明由来,讲述历史文化故事,扁平式推介孝直文化。二是以农促旅,做好“一个工程”。付庄村水产基地通过自然景观利用,开发垂钓及相关培训,与科研楼配套服务、融为一体,与省、市教体局和各级协会进行合作,形成460个钓位规模,成功承办中华垂钓大赛山东平阴选拔赛,努力打造省内以及国内一流的休闲垂钓综合体,促进“沉浸式旅游”“生态旅游”“竞赛旅游”等新业态发展。三是以农优品,搭好“平行双线”。依托本地农业产业优势,建设6座蔬菜仓储保鲜库,提供2.8万吨的蔬菜仓储保鲜能力;在线下社区推广的基础上,拓宽线上电商销售渠道,推动形成“孝直好物严选”“孝直小农夫”“孝直放心菜”“孝直肘子”“一亩青禾”等10余个区域农特产品品牌;开展净菜、预制菜加工,发展农产品冷鲜存储及物流配送业务,逐步形成集生态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让“孝直好品”走的出去、推的开来,增强孝直农产品的影响力和附加值。四是以农铸魂,亮好“一张名片”。创建“365孝直先锋”党建品牌名片,通过“微夜校”开展专题研讨,宣传思想文化,学习典型经验,与山东画院、山东省文化馆、山东管理学院等单位联合开展党建合作及三下乡活动,助推“一村一业、一村一景”规划布局。

三、“产学研”协同,“三点联动”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孝直镇持续完善“系统生产+研学服务+技术研究攻关”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通过“三点联动”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一是生产方式标准化。依托东润种业、禾宝中药材等农业龙头企业,推广良种繁育及标准化种植,打造道地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及良种繁育基地,积极推进辣椒、紫山药、牛蒡、草莓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的综合竞争力。二是研发模式高效化。东润种业自主选育小麦新品种2个,2023年创造了济南市新的小麦高产记录,玉米、小麦单产实现全市第一。三是人才引进高端化。孝直镇引进中科院院士、省农科院研究员等专家数十余人,并配备工作室、实验室、会议室、新品种展厅、公寓、种质资源保存专用库及配套设施,提供优质工作环境,对标打造人才高地。四是村校合作常态化。孝直镇孝直村、付庄村等6个行政村,积极与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等10余所高校开展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实践和调研机会,为企业更新一手数据、配合技术研发、提供可行性分析,为乡村传播先进思想,达到“一举多赢”的目标。五是研学形式多元化。围绕东润种业生产力的提升,孝直镇投资1200多万元,打造3000㎡科研楼和6000平米种子实验基地,大力发展高校培训,推动研究成果转化,巩固“种子+培训+研学”发展模式。以研学旅游“小标杆”,撬动文旅融合“大发展”。(冯兆伦)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