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五治融合”走出基层善治路

来源:东方网    2024-07-22 11:30
来源: 东方网
2024-07-22 11:3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济南市平阴县孝直镇付庄村位于平阴县孝直镇南部,现有村民220户、887人。近年来,付庄村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乡村治理走向深入,以“合作、共建、共享、共赢”为统领,走出了一条农村改革创新的新路子。为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解决老百姓家门口“急难愁盼”的问题,切实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付庄村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立足村情实际,不断寻找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的结合点,探索形成了一条以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的“五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把牢政治引领“方向盘”

付庄村积极探索构建“党支部+党小组+党员+楼长”的红色“微网格”体系,科学划分网格、精准服务群众、向下延伸党建触角,把“红色细胞”作为渗透感知群众需求、更好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全力打造知民、懂民、便民、爱民的党建为民网格。定期邀请各级领导干部、党校讲师、政策理论宣讲团成员到村宣讲,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讲好党的声音,真正做到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党支部在加强支部班子自身建设的同时,注重培养后备人才,利用“主题党日+阳光议事”、“微夜校”等活动,吸引年轻人参与乡村治理,积极发展优秀的年轻人入党,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合理优化党支部班子结构。在社区管理中增强创新能力,通过党员代表上讲台、党员代表划区域、为党员过政治生日、外出红色学习等形式,不断提高政治凝聚力。

握紧法治保障“指挥棒”

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基层治理,推行“综治+警务+法律顾问”的大综治工作体系,将人民调解员、警务室、村民委员会、妇联、网格员等力量等纳入统一管理,搭建多元化调解纠纷平台,对网格排查出的矛盾隐含先行调解,引导当事人通过正确司法途径解决,切实做到“小事不出网、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健全完善“民主协商进基层”“等工作机制,建立网格志愿服务团队,设立普法宣传栏,积极引导村民自觉遵法、学法、守法、用法,当法律的明白人,让更多的村民知法懂法,养成依法办事、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习惯

用好德治教化“光荣榜”

充分发挥道德引领、规范和约束功能,深入挖掘文明家庭,挖掘感人事迹,用身边故事教育人,传播社会正能量。大兴协商民主之风,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工作,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文明户”、“四德榜”、“最美楼长”、“诚信经营人”、等评选活动,群众参评率达到95%以上,引导群众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共同营造崇德向善新风尚;以“我们的节日”为契机,常态化组织开展“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文体活动,促进群众团结、邻里互动、和谐相处。推进移风易俗改革,文明倡导居民红事零彩礼、白事不大摆酒席,遏制不良习俗,养成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步形成文明和谐的新风尚。

发挥自治强基“风向标”

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将矛盾就地解决、调处在萌芽状态。深化“党建引领+群众自治”模式,让群众自己的事情自己说了算,建立群众自治制度,设立村民议事会,适时召开会议听取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有序引导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实施支部决策权、党员群众代表决策权、村委会执行权、监督委员会监督权“四权治村”,四权相互分立相互监督,成立“五老议事会”,制定了切合实际的村规民约,将车辆乱停乱放、乱排污水、大操大办红白喜事、赡养老人纠纷等不良行为纳入村民管理制度系统,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由“他治”到“自治”大转变。打造志愿服务工作队,充分发挥其在调解邻里关系、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优势,帮助解决群众难题,切实维护了辖区安全稳定。目前,志愿服务队已走访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失孤儿童等特殊群体60余人次,开展代办服务100余件,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00场次,服务群众400余人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200余件。

筑牢科技智治“压舱石”

运用互联网思维推动数字技术与社区管理相融合,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搭建智慧社区治理平台,将数字化技术接入社区网格,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以网格化、“平音”小程序、雪亮工程、平安E通等基础打造“互联网+社区综治”信息平台,提高社区治理效率。同时,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将社区内所有摄像头介入综治中心“雪亮工程”,实现网络全覆盖,达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实现了服务全程全时、管理高效有序的智能化管理模式。(周广霄)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