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翠艺坊团队前往襄阳市程河镇开展为期一天的下乡调研活动,承载着丰富历史和文化内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团队前往程河柳编工作室 张婷婷 摄
“翠艺坊”团队从村口到程河柳编工作室大约还有三四公里,队员们一致决定步行前往。
团队与朱德安老师签订合同 张婷婷 摄
高菽阳,作为活动的组织者之一,强调了非遗传统文化在祖国建设的方面的作用,并表述将与程河镇紧密合作,随后,团队与朱德安老师达成协议,并且签订了翠艺坊顾问证明与合作意向书。
团队在展览区参观学习 张婷婷 摄
到了展览区,队员们各自进行参观学习。我们了解到柳编编织的六中手法,分别是:平编、立编、径编、木编、拧编、定编。柳编这一古老的手工编织艺术,包括其材料、编织方法、历史和价值等方面。柳编以柳条为材料,通过不同的编织方法可以制作出各种工艺品和日常用品,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具有观赏性和收藏价值。
朱德安老师教柳条编织 张婷婷 摄
在朱德安老师的精心教导下,队员学习基础柳编的编法。在编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耐心和细致,这些品质是古代工匠们所必须具备的。通过亲手编织柳条,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那些古代人们的智慧和生活方式,仿佛跨越了时空的障碍,与他们进行了一次心灵的交流。这种体验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尊重传统文化,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热爱和关注手工艺术的发展。
团队与朱德安老师合照 张婷婷 摄
在朱德安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们不仅对草柳编的历史渊源、技艺传承有了清晰的了解,更在亲身实践中感受到了这门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无尽可能。朱德安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示范动作,都充满了对草柳编的热爱和对传承的执着,这些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草柳编不仅仅是一种手工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象征。通过朱德安老师的讲解,我们更加明白,保护和传承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