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二师学子深耕化州橘红产业,打造特色品牌项目,共绘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来源:东方网    2024-07-24 09:28
来源: 东方网
2024-07-24 09:2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广东化州,2024年7月】在新质生产力和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里,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的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学子,积极响应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号召,因地制宜运用新质生产力,满怀热情与坚定的信念,前往茂名化州市开展“新质生产力赋能化州橘红产业持续增收途径” 社会实践调研活动,以绿色发展为核心,以新质生产力为驱动,以基层实际问题为导向,聚焦化州市县域特色经济产业促农增收途径,打造特色品牌项目, 助力化州市化州橘红产业高质量发展

实践团“产、学、研、培”四位一体合作基地。实践团供图

橘红根源——解锁乡村振兴的科学密码

近日,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化州乡村振兴促进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前往了中华化橘红第一村——平定镇大岭村,在大岭复兴庄的化州橘红传承负责人陈骏的规划和指导下 实践团成员 深入 勘测了 化州柚这一特色农产品的生长环境 ,从种植端的“根”出发,以土壤条件为基,环境因素为托,精研土壤之本,融合多维因素,为农业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新质生产力筑牢科学之基。

实践团成员们在勘测过程中展现出了高度的专业素养与团队协作精神,每位成员都精准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从测量土壤深度,到收集不同深度的土壤样本,再到精准分析土壤成分与记录每一项检测数据 ,整个检测流程顺畅进行,一丝不苟地记录的多项数据,不仅为后续数学模型的建立提供坚实有力的数据支撑,更为团队后续的决策与分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践团实地勘测化橘红土壤。实践团供图

直播织梦——携手化州橘红共绘辉煌蓝图

实践团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速农村电商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在被誉为“中华化橘红第一村”的大岭村,开展了一场集观众视野与精细策略于一体的化州橘红产业直播调研探索之旅。在镜头下,实践团成员亲身演示橘红果的压制过程;他们不仅亲手操作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视角巧妙融合,更在每一次按压与塑形间,深刻体会到化州橘红压制加工过程的不易。

实践团实地调研大岭复兴庄电商产业发展。实践团供图

在探索化州橘红生长土壤的旅程上,实践团借助直播这一传播形式,深入化州橘红林,进行了一系列的土壤检测研究等活动。实践团不仅采集了土壤样本,更担任起了“科普大使”的角色,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直观的影像资料,介绍大岭 美景与科研深邃,更深入挖掘并传递了科研工作的深度与广度 ,让公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共同领略了自然与科学交织的奇妙世界。

在销售前沿,实践团与当地企业商家紧密合作,了解化州橘红发展状况并开展直播带货活动,实践团成员纷纷化身为“带货主播”,共同合作进行录制、讲授、举牌、展示、记录、管理等工作 ,向线上观众近距离展示了化州橘红果的纹路、绒毛等外观特点,凭借专业介绍与真诚推荐,获得了良好的反响。

实践团开展系列直播活动。实践团供图

智汇橘海 ——见证科技与传统融合之美

化橘红博览馆是化州市集研发、加工、销售、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化橘红产业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展示化橘红的历史、文化、产业发展及科技成果。

7月10日,实践团在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讲解下,前往化橘红博览馆开展了调研活动,了解了化州橘红 历史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的交融 。在这里,实践团跟随讲解员共同学习化橘红的历史渊源、中药文化和艺术价值,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一尊尊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雕塑、一张张珍贵的历史事件图片,无不诉说着化橘红的辉煌与荣耀。据了解,化州橘红不仅可以推动中医药和西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从而助力中医药走向世界,而且对培强培优化州市的第三产业,金融赋能引导第三产业逐步实现主体多元化、业态多样化、设施现代化,拓宽化州橘红产业融合发展新途径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实践团前往化橘红博览馆调研。实践团供图

除此之外,实践团的党员同志围绕着广东“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以绿色发展为核心,以基层实际问题为导向,聚焦于化州市县域特色经济产业促农增收途径,化身为“宣讲员”开展了一场宣讲活动, 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身与化州橘红的故事 ,运用视频和互联网媒介,将化橘红的独特魅力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广大观众,让观众通过视频感受到化州橘红的魅力与价值。

实践团党员同志开展宣讲活动。实践团供图

铸就品牌 —— 共筑产学研培校企合作 新篇章

实践团探寻化州橘红的旅程已有三年,历经三年的深入调研与不懈努力,实践团 打造了团队专属的特色品牌项目, 与化州地区众多橘红产业的企业家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关系 ,共同绘制了化州橘红产业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

7月12日,实践团与化州橘红文化展厅正式签订“产、学、研、培”四位一体合作协议,并共同举办了“校企合作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及“化州橘红特色文化弘扬实践基地”揭牌仪式。

实践团化州橘红特色文化弘扬基地。实践团供图

7月13日,实践团与广东省化州市橘岭化橘红种植专业合作社携手共建了“产、学、研、培”四位一体合作基地,促进了科研成果与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也为地方农业合作社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日下午,实践团与化州市金岭化橘红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建立了“化州橘红生产提质增效示范基地”,为提升化州橘红的生产效率和品质以及多元化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实践团化州橘红生产提质增效基地。实践团供图

此番系列合作,体现了化州橘红产业对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坚定支持与积极响应,也彰显了实践团在推动地方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努力与积极实践。通过智慧碰撞与资源共享,实践团 与地方企业将进一步深化合作, 共同铸就品牌 推动着化州橘红 这一地方“小特产”加速向“大产业”迈进 ,为地方经济的繁荣与文化的传承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实践团成员合照。实践团供图

实践团表示:“在三年的调研过程中,我们很幸运地获得了来自政府、企业、相关传承人和学校的鼎力支持和帮助,没有他们的慷慨协助,我们的调研之旅难以如此顺利,更难以见证并参与到化州橘红产业今日的成就之中。”据悉,实践团将继续积极响应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的号召,同时因地制宜运用新质生产力,积极总结经验做法和成功案例, 持续打造特色品牌项目, 社会各界 共同书写 化州橘红产业 发展 新篇章 ,用所学照亮产业发展,用汗水浸润宝贵土壤,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田德路 吕泽昊)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