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调南音韵,非遗探新声

来源:东方网    2024-07-24 14:07
来源: 东方网
2024-07-24 14:0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4年7月1日至15日,湖北大学曼城联合学院的“南音寻迹”——非遗之声探索与传承实践团队,前往福建泉州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与亲身体验,深入挖掘泉州南音这一世界非遗的文化内涵,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共同铺展新时代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画卷。

活动期间,实践团队踏访了泉州南音艺苑、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泉州府文庙及泉州正音书院,亲身感受南音细腻温婉的唱腔与千年古韵的韵律之美。通过观赏‘0’距离常态化演出,队员们深刻体会南音的独特魅力与文化内涵。

图为执拍板者居中而歌,表演传统南音曲目《一间草厝》 王绍宸 摄

为深入了解南音的传承现状与创新发展,实践团队与点水南乐乐队R2老师、南音乐团成员王锦超老师、传统创新工作者陈欢喜老师及南音传承人庄怡君老师,就南音的教学、传承、创新及推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图为R2老师与实践队队员交流分享 王绍宸 摄

此外,实践团队深入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与泉州博物馆,细品南音文化的发展历程,领略其在闽南地区深厚的历史积淀与独特的艺术魅力,并通过展览与讲解全面了解了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性。

图为实践队队员参观泉州博物馆 孙逸 摄

在泉州府文庙,团队还现场观摩了编织技艺,体验了非遗妆糕人的制作,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此外,团队还前往梧林传统村落,目睹了闽南古民居建筑中的华侨历史痕迹,深刻感受了乡村振兴带来的文化新气象与文化交融。

图为非遗传承人现场制作的妆糕人 孙逸 摄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湖北大学曼城联合学院的学子们不仅加深了对泉州南音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与理解,更激发了他们为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贡献力量的热情。学子们纷纷表示将继续关注和支持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共同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孙逸 骆健翔 张毛哿 王绍宸 黄瑞翔)

图为实践队全体成员于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合影  王绍宸 摄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