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洋教头”刘子杰和他的“豫知音”

来源:东方网    2024-07-26 10:34
来源: 东方网
2024-07-26 10:3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台上有范,台下爱笑。“95后”小伙儿刘子杰是河南豫剧院青年团老生演员,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教留学生学唱“豫剧”,被朋友戏称为“豫剧洋教头”。从2017年开始,短短几年中刘子杰已给400多名留学生上过豫剧课,还帮他们制作纪录片、拜名师、登上戏曲舞台。

image.png

刘汴京(左一)刘子杰(左三)和留学生在山东卫视录制《戏宇宙》

日前,在繁忙的演出间隙,刘子杰和媒体工作者聊起了他和留学生“豫知音”的故事。他说:“我有一个想法,不一定会实现,但我想让中国的戏曲唱到世界各个角落。”

结识刘汴京

艺术都是相通的

上过央视,登过北京、上海的大舞台,多次和戏曲名家李树建同台演出。说起学豫剧、唱豫剧的留学生,来自喀麦隆的刘汴京最为观众熟悉。

image.png

和刘汴京一起录制央视中文国际频道《传奇中国节 端午》

201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子杰结识了刚到河南大学留学的刘汴京。那次他们一同参加开封的戏曲春晚,刘汴京和来自乌克兰、泰国、俄罗斯等国的留学生一起表演戏曲节目,虽是“南腔北调”,但“老外唱豫剧”当时就让刘子杰觉得有点意思。活动结束后,他留下了刘汴京的联系方式。两个人,一个愿教,一个想学,从此结缘。

刘汴京2017年来到中国时就读于河南大学国际汉学院,学的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他热爱中国文化,喜欢中国武术。结识刘子杰后,更是迷上了豫剧。不过刘汴京刚到中国,要学豫剧,不仅要过普通话这一关,还要学河南话和豫剧声腔。

“教起来太难了,根本不知道从何下手,一开始就想放弃了。”后来,刘子杰把河南话翻译成拼音,一个字一个音地教。为了让刘汴京“沉浸式”学河南话,刘子杰又带他逛开封的早市和夜市,去各处的公园,了解中国文化。

即使如此,依然难以坚持,“几乎要崩溃了”。是恩师李树建的一段话鼓励了刘子杰,师父说:“你一定要坚持。长时间干一件事就一定会出彩!”

image.png

豫剧名家李树建(右一)和夫人张建萍指导刘汴京演唱

从开始学到能演唱,刘汴京用了三四个月的时间。2017年底,有电视台注意到留学生学豫剧的事情,主动到开封跟拍了半个月,记录刘汴京学戏的过程。2018年,刘汴京拜李树建为师,和刘子杰成为师兄弟,学会了更多的豫剧唱段。2019年,刘汴京在刘子杰的指导下参加河南卫视“梨园春”擂台赛,从海选、小组赛、月赛、半决赛、总决赛,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获得“梨园春”年度银奖擂主。刘汴京拿奖,刘子杰和他一样高兴,“感到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从2017年开始,一路坎坷,一路走来。刘子杰说,那时候站位也不高,后来渐渐感觉有点意义了,“我们一直说文化自信,通过什么文化自信呢?我现在经常跟自己说的一句话就是,中国人可以到意大利学歌剧,为什么外国人不可以来中国学戏曲?艺术都是相通的”。

遇到丹尼尔

不容易,不简单,不放弃

如何让更多留学生接触到豫剧?2019年,刘子杰开始策划让豫剧教学在高校里扎根,让留学生在学校里像上正课一样正儿八经地学豫剧。

通过关系,刘子杰联系了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这是一所专科院校,但有资质招收留学生。在刘子杰的推动下,学院筹划成立河南豫剧国际传播中心,还给了两三百平米的教室用作教学。不巧当年赶上新冠肺炎疫情,中心一直到2021年8月才正式揭牌。受疫情影响,学校留学生只有三四十人。作为必修课,刘子杰每周给留学生上两次课。此外还有小课,谁有兴趣,单独开小灶。

image.png

刘子杰为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留学生丹尼尔(左一)和阿布上豫剧体验课

遇到丹尼尔,已经是2023年上半年了。那是中心最低谷的时候,只剩下了两个留学生。之前的留学生毕业回国了,新的留学生还没有来。丹尼尔来自赤道几内亚,一开始并不喜欢豫剧,是被硬派过来的。第一次见面丹尼尔就问:“刘老师,我为什么要学豫剧?我可以选择不学。我家里穷,学习土木工程,毕了业就能回去赚钱,学豫剧有什么用?”

刘子杰被问住了。他文化程度不高,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只能鼓励丹尼尔先学一节课试试。可是丹尼尔并不准备认真学,上完课还附带了一个条件:“刘老师,学戏这么辛苦,你晚上请我们吃饭吧。”刘子杰说,“中”。可是吃了大盘鸡,第二次上课,依然不好好学。

如此反复,一个来月,只要上课,就要请吃饭。当时也没有更多留学生可教,刘子杰只能耐着性子,尝试跟丹尼尔交朋友。后来丹尼尔自己都感觉不好意思了:“刘老师,我知道你是自己掏腰包请我们吃饭的,我考虑了,我要好好学。”

从第九节课开始,丹尼尔变了。“他有天赋,聪明得很,学起来真不一样。”说起丹尼尔,刘子杰赞不绝口。刘汴京学豫剧时,刚到中国时间不长,中国话都说不好,而丹尼尔学豫剧时,已经在中国多年,能用普通话顺畅交流。此时刘子杰已经积累了教学经验,指导起丹尼尔轻车熟路。

image.png

刘子杰带着留学生拍摄纪录片

通过豫剧,丹尼尔认识到戏曲学习并非一朝一夕,了解了生旦净丑、四功五法、一桌二椅的中式美学。2023年,刘子杰为丹尼尔编导了一部微电影——《丹尼尔的豫之音》,记录了他从零基础学豫剧,到对豫剧产生热爱,通过豫剧了解中国文化、中国历史,还有中国的美食。这部片子后来参加中国外文局主办的“第三只眼看中国”,从全世界五万多部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获得优秀作品奖。

拿到获奖证书时,刘子杰热泪盈眶,此时他又想起师父李树建挂在嘴边的那句话:“走最难走的路,干最难干的事,做最精彩的人。”在豫剧的对外传播上,刘子杰自己又总结一句:“不容易,不简单,不放弃。”

送别马悠

上车饺子下车面,什么时候再一起吃面?

通过与留学生的接触,刘子杰摸索了一套教外国人唱戏的方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先交朋友,先让留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文化有差别,信仰各不同,强制学戏,接受不了。刘子杰和留学生们亦师亦友,他说:“我比他们也就大几岁。留学生远离家乡,没有亲人在身边,我跟他们在一起,把兄长的关爱、老师的关爱融在一起,把感情化到他们身上,大家如同一家人,一起吃饭,一起聊天,在玩的同时就把戏学了。”

有相逢就有分别。正因为和留学生建立了亲兄弟、亲兄妹般的感情,离别时也就特别不舍。

image.png

刘子杰和马悠一起参加“第三只眼看中国”国际短视频大赛录制

刘子杰有个师弟,马悠,来自吉尔吉斯斯坦。毕业回国前,刘子杰请马悠吃饺子,还道出了其中的门道:“上车饺子下车面,送别朋友要吃饺子,为朋友接风要吃面。你吃了这饺子,还不知道啥时候能吃面呢。说不定这辈子都吃不上了。”说完两人抱头痛哭。

马悠是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豫剧班班长,组织能力很强,什么事情交给他做刘子杰就不用操心了。马友嗓音条件不是多好,但一直坚持学豫剧。

image.png

马悠(左一)和刘子杰(左三)一起参加李树建弟子公益展演周活动

马悠走后不久,有一天突然联系刘子杰,原来他又回中国了,他喜欢中国,希望留在中国,这次先在南京过渡。不长的时间里,马悠还在南京的高校里组织了留学生戏曲社,他说:“我有机会就回河南。再到郑州,你有时间吗,我们吃面去。”刘子杰这才想起之前的约定:“真想不到这么快又能见面了。上车饺子下车面,咱们吃面去。”

从刚开始没几个人愿意学,到现在在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在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等河南高校,陆陆续续几百留学生加入了豫剧学习的队伍,刘子杰就用两个字形容,幸福。他说:“我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做的都是平凡的小事,但感觉特别幸福。”

发现刘黄河

多培养几个学豫剧的留学生标杆

2023年10月,新学期开始。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的豫剧大课已经有了100多人。来自马达加斯加的刘黄河就在其中。虽然学员多了,但有一个共同问题,这批留学生刚到中国,全都不会中国话。刘子杰只能借助新技术,用手机翻译,再把中英文投到大屏幕上。有些戏词不好翻译,已在河南大学读博士的刘汴京偶尔还会过来帮忙。

image.png

刘子杰指导刘黄河学戏

在这批留学生中,刘子杰注意到刘黄河嗓音特别好,而且每次都坐第一排。有一次出差没上大课,刘黄河还发短信问:“老师,什么时候再开课?”这时候刘子杰意识到,光上大课不行,要组建“尖刀班”。

尖刀班20来人。在班上,刘黄河又是学得最好、唱得最好的一个。不到半年,刘黄河就学会了《大登殿》《花木兰》《红灯记》《朝阳沟》中的四段经典。通过这四段戏,黄河也学习了不同时期的中国文化。

image.png

刘黄河(前排右三)正式拜李树建(后排右七)为师

刘黄河学戏的时机也好。2023年底,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聘请李树建担任客座教授,在学校举行收徒仪式,6个外国徒弟中就有刘黄河。刘黄河唱得好,李树建也很鼓励她。2024年初,李树建参加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在上海录制节目、在上海豫园举行驻场演出,都带着刘黄河。

“汴京当时正在准备博士论文,所以我们就力推刘黄河。我自己都没上过央视,每次都让他们上。”刘子杰说,必须打造几个学豫剧的留学生标杆,让他们带动着去传播豫剧。

2024年,刘子杰正计划着要为留学生创排一部原创剧目。“中国戏曲史上,还没有老外来演剧的。我们所有人都在摸索,希望找专业的编剧,排演豫剧情景剧,把当代的故事搬到舞台上,甚至在全国公演,宣传中国文化,宣传中国人的当代精神。”

image.png

刘子杰为留学生授课

image.png ?

刘子杰和他的“豫知音”

回望初心,这个生于安徽宿州的小伙儿可能怎么都想不到,他会因为豫剧遇见这么多洋知音。刘子杰记得父亲曾跟他讲过,他从小就喜欢戏,当时家里有一台电视机,晚上正睡觉的时候,只要一放戏曲,他立马就精神起来了。9岁那年,母亲去世。因为贫困,他后来到河南学戏,进入河南省王希玲艺校,学校为他减免了一部分学费。2014年4月,刘子杰拜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李树建为师,拜师之后,李树建又为他承担了半年学费。因为传播豫剧,刘子杰获得了一些荣誉,这些让他更感有使命、有责任、有义务去传播豫剧。

image.png

刘子杰与恩师李树建合影

展望未来,以梦为马,刘子杰希望能建设一批中外交流的文化项目,培养一批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在河南甚至在全国高校的留学生中去推广豫剧。说起来有些天方夜谭,但是我真是这样想、这样做的。期待更多青年演员加入这一行动,就像恩师李树建说的,戏曲人抱团取暖,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拥抱到一起,让更多的留学生学习豫剧”。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