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法学院“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团纪实
当代青年要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强化使命担当,勇于创新突破。将“两弹一星”精神与新时代法治实践紧密相连,将科技领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融入到法科学子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中。近日,聊城大学法学院入选全国千支“两弹一星”志愿宣讲团跨越山海,深入各大社区及中小学开展法治宣传及精神宣讲,将“两弹一星”精神与青少年普法教育深入结合,以精神指引为切入,以实践宣讲为方法,以追循思源为根基,凝聚青春力,唱响“青柠”音。
“核”梦启航,星火相传
在学院团委统一部署下,宣讲团前往聊城市第二实验小学、聊城大学附属小学等学校开展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队结合自身专业,深入青少年学习课堂,在精神建设、个人志向、民族振兴等方面着重锤炼,以青春之行,接力精神传承。“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两弹一星”事业是辉煌的,更是接近大众的。
通过普法课堂中,结合“两弹一星”精神,志愿者巧妙地将法律知识融入其中,通过讲述科学家们在科研过程中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知识产权、维护国家安全的故事,引导同学们认识到法治对于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同时,还通过案例分析、互动问答等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等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了同学们的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中,志愿者穿插了“两弹一星”精神主题朗诵、情景剧表演等环节,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先辈们的伟大精神。在情景剧表演中,同学们通过角色扮演,再现了邓稼先等科学家在科研过程中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感人场景,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触动。
童眼观星辰,法学心传梦
“两弹一星”宣讲团于聊城市图书馆等各单位成功举办“两弹一星”精神宣讲课堂,运用生动的讲解方式和丰富的案例素材,以情景再现、视频展示、现场讲解、模拟法庭等创新方式,向小朋友们深入阐述了“两弹一星”精神的起源、内涵及其在新时代的深远意义,并真情讲述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发展的辉煌历程。
壮志凌云民族魂,匠心独韵七彩梦
核盾功勋,鞠躬尽瘁。宣讲团联合“童心之翼——七彩筑梦宣讲团”走进聊城市东昌府区柳园街道柳园社区,以七彩假期为基,独韵儿童两弹一星中国梦。宣讲团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且富有启发性的案例,结合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将两弹一星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意识,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宣讲团利用专业优势,开展模拟法庭,将“两弹一星”精神进行生动传承和创新融合。志愿者分别扮演审判员、审判长、书记员、原告、被告、公诉人、辩护人等,以“氢弹之父”于敏的真实案例进行改编,通过再现审判场景将法律的权威与两弹一星精神传递给小朋友们,帮助其理解“两弹一星”不可侵犯的威严性和法律的权威性。
赓续非遗织锦文脉,传承精神图腾新潮
宣讲团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基点,让聊城市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两弹一星”精神深入嵌合,通过非遗观察感悟红色精神,真正让非遗与时俱进。宣讲团走进聊城市东昌府区道口铺博物馆,了解木版年画、东昌毛笔、澄浆玉陶等10余项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访木版年画非遗传承人郭春奎老师。通过学习创稿、分版、刻版、套印、彩绘、装裱等步骤,宣讲团在郭老师的指导下刻画钱学森、邓稼先等“两弹一星”功勋人物,真正用非遗文化传递出“两弹一星”不屈信念。
星辰璀璨映华夏,两弹一星耀乾坤
宣讲团以聊城市为基点,于福建、烟台、东营等扩大宣讲覆盖面,结合当地妈祖文化、石油精神、基层治理等深入讲解“两弹一星”精神。在二省四地市中,宣讲团注重“两弹一星”教育的传承,通过普法课堂、走访参观、趣味实践,情景话剧等形式,全景展现了中国核工业从零起步的蓬勃发展史,以及核工业人在“两弹一星”精神、“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和“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新时代核工业精神激励下的奋斗历程。宣讲团将创新宣讲方式,采取转变角色代入讲、拉家常式广泛讲、发挥专业特长讲、走到线上讲、与思政课有效结合讲、“文艺+宣讲”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用自己的视角和感悟讲述党的创新理论和家乡发展变化,立青年志、讲青年事、发青年声。
“竭诚为国兴,努力不为私”。展望未来,“两弹一星”精神与青少年法治担当相结合,可以进一步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我辈青年将在“两弹一星”精神的指引下,不断取得自身的成就与辉煌。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中国式现代化及民族复兴书写更加绚烂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