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琨:以旗袍为媒,织就女性华美篇章

来源:东方网    2024-07-30 13:14
来源: 东方网
2024-07-30 13:1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江南水乡的温婉与古典中,有一位女性以其对旗袍的执着与热爱,编织了一段段关于美丽与传承的故事。她就是江苏省中华文化促进会旗袍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会长、高端旗袍定制品牌“花间赋”的创始人——陆琨。三十年来,陆琨不仅是一位旗袍的忠实拥趸,更是旗袍文化的传播者和创新者,她以“一人一衣”的高定旗袍概念,为现代女性打造了一件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在中华文化的璀璨星河中,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的旗袍犹如一颗明珠,历经岁月洗礼,仍熠熠生辉。它不仅是传统服饰的瑰宝,更是中国女性独特韵味与风姿的载体。这一源自20世纪20年代初的民国服饰,作为中国女性服装史上的经典之作,从最初的宽大平直,到后来的收腰设计,不仅见证了中国女性对美的追求,更反映了女性地位的提升和时代的变迁。在民国时期,旗袍成为新女性的象征,她们通过改良旗袍,展现自己的身姿与风采。而到了现代,旗袍更是以其独特的韵味和精湛的工艺,成为了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纵使世事变迁,旗袍始终凭借其深厚的文化意蕴和独特的美学特质受到华人女性的青睐,它所表现出来含蓄的美学特质与东方人内敛的审美心理完美契合,展现了典雅而又庄重的东方阴柔之美。

陆琨与旗袍的缘分,似乎从她的童年就已经注定。记忆里言笑晏晏的外婆带着江南女子独有的温婉气质,如同穿梭于时光之河的织女,指尖轻舞间便将自然界的精灵——花鸟虫鱼,一针一线细细绣于柔滑的绸缎之上,赋予布料以生命与故事。这份对旗袍艺术的深沉热爱与不懈追求,如同涓涓细流,悄无声息地滋养了陆琨的心田。她珍藏着一帧帧泛黄的老照片,画面定格在外婆与母亲身着旗袍的曼妙瞬间,笑靥如花,永不褪色。这份源自血脉深处的家族传承,如同一条隐形的纽带,将陆琨与旗袍紧紧相连,赋予了她对这份古老服饰难以言喻的特殊情感。从街巷小铺的简约雅致到高级工坊的匠心独运,每一袭旗袍都如同一位沉默的诗人,低吟浅唱着关于美的诗篇,也见证了陆琨对传统文化深深的敬意与不懈的探索。在她的世界里,旗袍不仅是衣物,更是文化的载体,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每一针每一线都交织着对美的无尽追求与向往。

通过对旗袍历史变迁的深入研究,从清代的旗装到民国时期的改良旗袍,再到现代的高定旗袍,陆琨都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这种深刻的理解,让她在设计中能够更好地把握其精髓,让每一件作品都充满了生命力与故事感,最终创立了高端旗袍定制品牌“花间赋”。这里的旗袍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根据客户的身形、气质和喜好量身定制,将女性的优雅与自信完美展现,真正实现了“一人一衣”的高定理念。在制作工艺层面,更是将匠心精神发挥到了极致,制作一件旗袍,陆琨和她的团队需历经长达30天的精心雕琢,从精准的量体裁衣、严选上乘面料,到创意无限的图案设计,直至最终的版型确定,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整件旗袍纯手工缝制,细密的针脚多达20,000余针,历经繁琐而精细的86道工序,不仅展现了制衣师们对技艺的极致追求,更彰显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尊重。这一过程,是时间与匠心的完美融合,让每一件花间赋旗袍都成为无可替代的艺术品。

作为一名女性创业者,陆琨的成功并非偶然。她不仅有着对旗袍的深厚情感,更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在创立“花间赋”之前,陆琨已经在医疗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对旗袍的热爱和追求。她利用自己在医疗领域的资源和经验,为“花间赋”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同时,她也深知品牌要想长久发展,必须不断创新和突破。因此,“花间赋”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设计元素和时尚理念,深耕于传统旗袍艺术的精髓同时不断在款式上探索革新之路,并积极构建品牌策略,引领旗袍设计迈向品牌化新纪元,将这份古典美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让旗袍这一传统服饰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陆琨看来,旗袍不仅是优雅、浪漫、精致的象征,更是对女性的一种认同和关爱。她认为旗袍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与女性追求平等、自由、独立的精神相契合。穿上旗袍的女性,不仅在外形上更加美丽动人,更在精神上获得了自信和力量。因此,“花间赋”不仅仅是一个旗袍定制品牌,更是一个传播女性文化和精神的平台。在这里,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背景的女性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美丽和自信。

陆琨与旗袍的故事是一段关于美丽、传承与创新的传奇。她用自己的热爱和执着编织了“花间赋”这个高端旗袍定制品牌的辉煌篇章。在未来的日子里,“花间赋”将继续以旗袍为媒介,传递女性之美和文化之韵让更多的女性通过旗袍展现自己的独特魅力和风采。(文:陶林林)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