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以实施“六廉”协同育人为手段,搭建大学生素养融廉平台,以培育“六心”积极心理品质为目的,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载体,形成了“六廉六心”廉洁文化育人模式,即通过育人目标倡廉、教育理念育廉、拓宽渠道促廉、工作机制强廉、特色载体践廉、理论研究评廉“六廉”平台,培育学生羞恶之心、敬畏之心、是非之心、辞让之心、明辨之心、守正之心六种心理品质,以增强德智体美劳“五育”成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更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解决“四大”痛点 塑造廉洁育人新理念
该模式有效解决了高校廉洁教育中存在的重视不够、兴趣不高、力量薄弱、覆盖不全等“四大”痛点问题。通过党委统一领导、纪委分类指导、基层细化督导的领导机制,将廉洁工作落在实;通过课堂课下联动、线上线下联通、校内校外联合等举措,提升课堂活力;通过主题课渗透、班会课突破、思政课强化、专业课提升、选修课拓展、实践课补充为抓手,实现全员参与,提高育人实效;通过创新课程实践、强化活动实践、丰富社会实践,提高覆盖面。
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廉洁教育模式变革了传统高校廉洁教育“抬头率”表面、“含金量”不足、“协同性”脱节、“获得感”浅层的现状,塑造了全程贯通、全方位落地、全员参与的育人理念。
运用“三种”方法 探索廉洁育人新路径
“四源筑基”打造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宽、厚、实的学习基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洁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廉洁价值观、党纪国法以及教育教学理论进行有机结合,润物无声地实现廉洁育人的目标,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四方协同”形成廉洁文化教育合力。学校层面负责制定廉洁教育目标和战略规划;纪委以及其他党政部门建立有目的、有组织、有落实的协同机制;二级教学单位进行廉洁教育教学、科研、竞赛以及学生活动; 班级作为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基本单元,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联工程、六项行动”全力构建廉洁育人场域。通过“课堂课下联动”、“线上线下联通”、“校内校外联合”等举措,结合党和国家一体推进“三不腐”实践要求,以主题课渗透、班会课突破、思政课强化、专业课提升、选修课拓展、实践课补充等六项行动为抓手,促成廉洁教育改革理念和方法的全新突破,使廉洁育人真正成为引导人、教育人、感化人、激励人的舞台。
构建“三项”机制,打造廉洁育人新机制
该模式积极构建 “党委统一领导”“纪委分类指导”“基层细化督导”“三项”制度,极大提高了廉洁育人的作用和地位,加大了对廉洁育人的资源投入,使廉洁教育不仅仅是作为一般思政教育的补充,而是成为撬动整个学校育人特色创新的重要杠杆。此外,在与校外各方的合作过程中,通过创新建设“地校协同”“馆校协作”“企校协商”“家校协力”等机制,建立起了“S学校-G(政府)-E(企业)-F(家庭)”联动育人共同体。
“通过建立“三级三导”育人保障体系,形成了责任到人、任务到岗、管理到位、督察到点,一体化“大思政”育人工作格局,真正提升了价值引领功能和育人实效”,相关负责人解释道。
在“六廉六心”模式推动下,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在廉洁文化育人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近年来,学校在校生获得多项荣誉,包括玉琮杯6项、省级奖项51项,以及大学生创新项目5项、省级24项,省级科研项目7个。同时,学校还成功搭建了多样化的廉洁教育平台,通过微电影、微视频等形式向世界讲述中国廉洁教育故事并受邀在省内多所高校介绍经验,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借鉴推广。(邱波、丁峰、孙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