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群山,退却的白云,还有那愈发微渺的土腥味,快速行进的高铁让景观变得模糊,却让这一年的时光变得愈加清晰,我坐在这趟回家的列车上,心中却久难将息。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所有支教志愿者们满怀赤忱,用不灭的初心许下了一场有关爱的约定。2023年7月17日,跨越1600多公里,我来到了这个坐落在群山之下的美丽城镇——绵竹。仍然记得那天天公不作美,暴雨如注,雨水在飞扬的树叶中纷纷下坠,淋湿了大大小小的行李。身为异乡来客,我胆怯而好奇地张望着这个小小的乡村,故事也在这场兵荒马乱的开头中拉开了序幕。
我支教于一所乡村小学——绵竹市麓棠学校,主要负责二年级(1)班的数学、科学、美术、生命生态与健康等课程,同时也是二年级(1)班的跟班老师。最初的最初,作为一位非师范专业的老师,来到一方教师、三尺讲台,面对42张天真烂漫的笑脸,一声声此起彼伏的“祝老师”轻轻敲打着我的耳廓,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欣喜,却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责任与压力。
那时,陌生的四川话像一堵厚厚的屏障,将我和孩子隔在世界两端。半路出家的教育小白一次次踌躇满志,却无法掌握课堂的节奏。有时候头重脚轻,连重点都讲不明白。同时,天性好奇和精力旺盛的孩子,不仅仅有无穷无尽的“十万个为什么”,吵闹的课堂,东倒西歪的坐姿也常常让我无力招架。
我无数次地问自己,我能为孩子们做些什么?我真的能教好他们吗?问题如潮水般涌来,在沉浮之间,我迷惘过、跌倒过、沮丧过,却同样坚持着。因为我知道,当我成为“祝老师”的那一天起,我就不再是一个人,我的肩上有清风朗月,更有孩子们的锦绣前程。我竭尽所能,一次次用微微颤抖的嗓音传递着知识,一次次用无所适从的双手修改着教案,一次次用试探的眼睛去发现孩子们的故事。听不懂四川话,就多听多讲多体会,和其他老师们、村民们学习着当地方言;掌握不了课堂节奏,那就将课堂的脚本事先写下,在深夜的灯光下一遍遍提前排练;讲不明白书上的重点,就在网上一遍遍学习名师笔记,一步步梳理教学的思路......
终于,辛勤的溪流汇聚成海,教育的小树抽穗拔节。跟孩子们经历了一学期的“磨练”之后,叽叽喳喳的声音被若有所思的提问所代替,干净整洁的课堂上端坐着孩子们整齐划一的身影。我也从一个一知半解的新手老师,逐渐蜕变为胸有成竹的优秀教师,获得来自学校教研组老师的一致认可。
“天上有日月和星辰,地上没有异乡人。”三百多个日日夜夜中,不只有成长,更有着一生难忘的感动,它让时光变得短暂,更让距离的隔阂从此消弭。“祝老师,这是我用树叶折的小鸟。”“祝老师,这是我送给你画,是不是很漂亮?”“祝老师,这是我拿给你糖,特别好吃!”每天,可爱的孩子们都会将他们心目中“最美的礼物”送给我,尽管可能只是一朵快枯萎的花,可能只是一张被折了无数次的纸,但正是有他们这样热烈天真的爱,让我想让时光走的再慢些,再慢些。
然而,当雨熟黄梅,满目浓绿,离别的脚步却悄悄到来。2024年6月25日,一年的支教即将画上句号。再多不舍也难以阻挡时间的步伐,为了感谢孩子们一年的陪伴,临别之时,我给每一位孩子都准备了礼物,也和所有孩子进行了合影。也许时光的急流汹涌,也许我只是孩子们人生中萍水相逢的一份子,但看着孩子们在无纸笔考试中自信答题的身影,看着孩子们泪眼朦胧的脸颊,看着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我想,我走的每一步都值得。
“以自身为光,照一隅是一隅。以行动为径,走一程是一程。”在这片草木蔓发的土地上,也许早无我的身影,却还有一批一批青年接踵而至,还有一批一批孩子受到启迪。山河渺渺依然郁郁苍苍,迢迢路远难抵爱意深深,有些故事已经结束,有些故事还在继续,相信未来灿漫、万物勃兴,像灿烂千阳,亦像你我一样。作者(祝思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