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CCF量子计算大会圆满落幕

来源:东方网    2024-08-05 10:17
来源: 东方网
2024-08-05 10:1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4年8月3-4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CCF 量子计算专业委员会和国防科技大学承办、长沙市人民政府作为支持单位的第三届CCF量子计算大会(CQCC 2024)在湖南长沙盛大召开。

本届大会汇聚了来自全国250余家单位的1200余名专家学者注册,得到了35家合作单位和全国5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同仁们的倾力支持,是我国量子计算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学术旗舰盛会。

8月3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David DiVincenzo讨论了超导量子计算中就非线性共振器耦合引起的混沌问题。清华大学尤力教授介绍了里德堡原子阵列的基础内容和该方向的研究进展。8月4日,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Barbara M. Terhal教授就超导量子计算中的纠错问题给出了深入的讨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陆朝阳教授从量子优势的探索出发,介绍了在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等实用问题上的最新工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国平教授以半导体量子计算为题,介绍了半导体量子比特的基础知识,以及多比特集成的实验进展。清华大学刘东副教授针对量子计算中的噪声问题,介绍了团队在错误缓解、纠错编码以及芯片参数自动化校准方面的最新工作。

清华大学季铮锋教授和中山大学李绿周教授共同主持了大会圆桌论坛,围绕主题“量子计算与计算机学科的交融共进”,全面、深入地探讨了量子计算与计算机学科之间的互动与协同发展。南方科技大学贾金锋院士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的规划构想和发展现状。华中科技大学金海教授谈到未来五年要致力于推动量子计算、超级计算和智能计算的融合。清华大学尤力教授回答了里德堡原子相较其他物理平台的优势,同时强调了量子信息科技具有强大的新质生产力潜能。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孙晓明研究员分析了量子算法研究的重要性和遇到的挑战。

大会从量子计算机全系统角度设置了贯穿理论算法、软硬件结构、物理实现、生态与应用等方向的专题论坛,具体包括量子信息理论、量子算法、量子编程与编译、量子计算机体系结构、量子纠错与错误缓解、超导量子计算技术、离子阱量子计算技术、中性原子量子计算技术、光量子计算技术、量子计算生态、量子计算应用等论坛。

大会同时设置了海报展示、企业展览、晚宴颁奖和公益书刊展等活动。海报数量近70份,现场参展企业多达30余家。8月3日晚,大会举办了欢迎晚宴,向6家协办单位、35家合作单位、15位论坛主席、5名CCF量子计算专委博士学位论文激励计划入选者和10名CQCC 2024优秀海报奖入选者颁发了荣誉证书。

大会聚焦于我国在量子科技领域的重大战略议题,展开了富有洞见的思辨与研讨。与会众多专家认为实现量子计算的实用化是未来发展的关键路径。计算机学科需要积极拥抱这一变革,应对新变化,迎接新挑战,把握新机遇。本届CCF量子计算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量子计算领域的专家学者搭建了一个高效的交流与合作平台,更在推动量子计算技术的研究、发展和应用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量子计算与计算机学科的深度融合将为科技创新注入新动力,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新思路,为社会进步贡献新力量。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