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原产中国南方,拥有7000年的种植史和3000年的食药史,在历史的长河中,关于梅的记载和典故也非常多。梅花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深受国人喜爱,因而遍布华夏大地,并一路传播至韩国、日本等国家。
我国的梅种质资源丰富,据统计,已发现的野生梅有12个变种和变型,梅花品种有323个,果梅品种有189个,分布在长江、珠江流域、西南地区和台湾。具体的范围可以西起西藏波密的通麦、林芝,分南北2条线:北线为通麦向东北延至四川的松潘、广元一带,再向东北延至甘肃、陕西的南部,东延至湖北北部以及东部的罗田,河南南部的鸡公山,安徽的黄山,江苏的宜兴,浙江的昌化,经四明山到达东海海岸;南线为通麦向东延至云南的德钦、泸水、临沧,再东延至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由海岸线闭合成一分部圈。
在南北两条线内,形成了果梅栽培的6大产区,分别为福建、广东、浙江、江苏、四川和云南,年产青梅达100万吨,是全球青梅的主产国。
梅树的成熟期普遍只有几十年,所以梅树虽然是长寿树种,但由于各种原因,能够留存下来的古树梅其实并不多。在我国,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梅树,树龄一般在200年以上才被视为古树梅。经过二十多年的考察,目前中国大陆上幸存的古树梅树龄200年以上的,仅有75株,分布于浙江、安徽、湖北、广东、四川、云南等6省22市、县,东起浙江天台县,西达云南永平县,北至四川平武县,南迄广东梅州市。而能够产果的古梅树更是稀少,只有30余株。
这些珍贵的古树梅,已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观,还具有重要的科研和经济价值,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义,成为人们观赏和研究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