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照黔路,同心育苗乡”——南信大守护春芽小分队赴贵州开展爱心助教行动

来源:东方网    2024-08-06 16:20
来源: 东方网
2024-08-06 16:2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为响应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号召,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商学院“守护春芽”助学小分队于2024年7月18日至8月3日赴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洪关苗族乡小坝场村臻坚民族小学已开展为期16天的暑期助学夏令营活动。助学队通过开设各类课程,拓展学生视野;进行实地访谈,研习会议精神;开展调研参观,领略民族文化,为推动当地教育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图:团队于民族小学门前

聚力同心 共赴遵义

民族团结是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线,为给苗乡的孩子们带来切实的知识,促进民族团结,使夏令营活动得到完美开展,守护春芽支教队的队长团提前半年进行严格面试选拔出支教队员。经过一个学期的安全培训、课程筹备及两轮试讲后,团队成员更加坚定了信心。

图:小分队参与校红会安全培训

七月中下旬,支教队成员由全国各地连续出发,前往我国西南腹地贵州遵义,并在七月十九日于洪关村苗族乡汇合。

图:小分队参与志愿者出征仪式

多元课程,共促发展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守护春芽支小分队致力于在暑期为苗族乡的孩子们带来不同于学校普遍开展课程的特色课程,其主体可以分为艺术类、技能类及安全类三大类。

图:室内课堂照片

这些课程从多方面为民族小学的孩子带来了大山之外的东西,促进了教育公平和资源共享,推动了当地的教育事业发展。

手足相亲,民族团结

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之一。为帮助民族乡孩子尽早树立民族团结观念,守护春芽小分队在开设综合素质教育课程的同时,还开展了如民族文化、革命者的故事等思政课程,并定期开展思想班会课,让学生了解更多不同民族的知识与革命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

小分队内同学开设了多彩民族之旅课程。在该课程中,他先从《诗经》中的《无衣》选段导入,指出了秦国的尚武和与子同袍的团结精神,后联系当下民族多元的社会,教育同学们如今与子同袍的精神内核——各民族当如石榴籽般紧紧抱在一起。

image.png

图:多彩的民族之旅课堂

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图:团队于遵义会址合影

在这次活动中,支教队的成员们了解了有关红军长征和革命的历史,增长了革命斗争的知识,赓续了红色情怀。

非遗传承,凝心筑魂

苗族是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古老的民族,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苗绣、苗歌以及苗族的木鼓舞等都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其中苗族刺绣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7月31日,守护春芽小分队拜访了洪关乡里的苗绣手艺人熊银仙女士。

图:团队采访手艺人熊女士

聆听苗绣历史、试穿特色苗服、体验简单刺绣,这些片段连接在一起,向团队成员展示了苗绣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成员们也深入体会了苗族的情感表达。

图:团队成员试穿苗族服饰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要点燃一把火”。几十天的只言片语,可能如过眼云烟般转瞬即逝,但每一次素履以往,都会因一双期盼的眼睛而坚定。在这次活动中,成员们不仅带着对知识的敬畏和热情开展助学活动,还怀揣着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信念,坚定推动民族团结实践,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长盛不衰。

文字作者:唐昕劼 朱宋静

图片作者:陈佳庆 伍筝一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