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春闪光——记中冶集团“青年岗位能手”王贺勇

来源:东方网    2024-08-07 10:12
来源: 东方网
2024-08-07 10:1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13年,青春勃发的他抱持“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的信念加入了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十数载来,他坚毅的目光还同首次踏上贵阳清镇华丰物流城项目土地时的那样,洋溢着赤诚与热爱;在现场奔走的身姿,诠释着辛勤与担当,工作时清澈的笑容,散发着青春的光彩。他就是中国二十冶市政公司阳逻开发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北部工业园)项目部商务经理、2023年度中冶集团“青年岗位能手”王贺勇。

坚守初心,他是有情怀的“筑梦者”

王贺勇出身于一个平凡的家庭,童年时暑假偶尔随家人前往施工现场,目睹工程师们的辛勤工作,激发了他对土木工程的向往,对他们的专业精神和才华充满敬仰,从而孕育了一颗立志成为土木工程师的“赤子之心”。2013年,怀揣着梦想的王贺勇,加入了中国二十冶。在11年工作生涯里,王贺勇先后参与了贵阳(清镇)华丰物流城项目、齐齐哈尔沿江景观带项目、岳阳(马壕)污水处理厂扩容建设工程项目、武汉阳逻之心PPP项目、阳逻开发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北部工业园)项目、余集学校新建工程项目、电厂贮灰场(朱家湖)湿粉煤灰综合治理项目等多个重要项目。在这些项目中,他担任过技术员、施工员、预算员、经营部长、商务经理等核心岗位,不仅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业技能,还积极为项目提出了许多创新性建议,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广泛认可,也为项目的顺利推进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发明了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其中两项贡献尤为突出。专利《钢筋加工用移动平台》巧妙地解决了钢筋加工环节中的移动和稳定性问题。通过设计一种移动平台,不仅提高了钢筋加工的精度和效率,还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使得钢筋加工变得更加智能化和便利化。另一项专利《移动式应急污水处理设备》针对传统污水处理设备的局限性提供了一种便携式、高效能的应急污水处理方案。该设备能够在突发污染事件中迅速部署,快速处理受污染的水体,有效减少环境污染的影响。

从基层员工到项目商务经理,丰富的岗位经历不仅为王贺勇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还锻炼了他的全面能力和综合素质,使他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岗位能手。

风清气正,他是有操守的“自律者”

“一花独开不是春,万花齐放春满园”。2022年,任职中国二十冶项目部领导班子成员的他,把凝聚团结协作精神的重要性摆在日常工作的第一位,总是能够团结同事、互相帮助,营造一个和谐、积极的团队氛围,他常常跟大伙儿说,“一个项目要做好做优,离不开项目部每位员工的努力,每一个人都是项目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要求每位员工对自己的业务内容一定要熟悉,熟悉,再熟悉,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技能。他十年如一日的要求自己,每天要学习一点新知识,多看多练。

虽然年轻,但作为项目上的“老前辈”,他扮演着良师、益友的双重角色。对积累的工作经验和有效的工作方法,更是毫无保留的传授和分享给别人,他总说,“我希望能够凭借我自己的经验,帮助他们尽量避免走冤枉路。”在要求员工学习的同时,他也要求自己不断进步,也向老员工虚心请教,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长期以来,他一直以自身的行为影响着项目上的每位同事。他对新员工细心照顾,经常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打破隔阂,让许多刚入职的新人能够更快适应新环境,体验到集体的温暖。是的,无论是在项目上,还是在生活中,他永远是大家的“老大哥”。

“用兢兢业业的实干,只争朝夕的行动,夙兴夜寐的奉献,一定会让我们的青春在项目上绽放光芒!”这是王贺勇的座右铭,他也在以行动践行着这一信念,用汗水和智慧书写着新时代的奋斗篇章,为城市的经济建设、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